諸葛亮”躬耕于南陽”,”南陽諸葛廬”因而名揚天下;漢光武劉秀成長發跡于南陽,南陽因此被史家稱為“南都”、“帝鄉”,這些均是見諸正史的事實。古今”南陽”的中心均為南陽城——宛城;宛城做為古南陽郡城和今南陽市主城,自身就是狹義的“南陽”,史書典籍中南陽與宛城互見的例子不勝枚舉。
1、南陽畫家村在哪里?與哪些好玩的地方?
南陽畫家村位于宛城區黃臺崗鎮岳莊村,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里曾是一個雜草叢生的空心村。自2015年早春,南陽市知名畫家來到這里,把一處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房子修繕后建起工作室后,已有200余名藝術家慕名前來創辦工作室,慢慢地,岳莊村的“畫家村”漸成風雅,這“村”逐漸形成。據畫家村發起人、著名畫家鄭明教授介紹,入駐村里的藝術家有常住的,也有利用節假日趕來創作的,他們以鄉村風貌、人物為原型,創作出了很多鄉土氣息濃郁的好作品,創作涵蓋國畫、油畫、書法、攝影、版畫、雕塑、烙畫、剪紙等等,
2、南陽市不是漢朝的南陽郡,“南陽說”諸葛亮,劉秀在今南陽市,對嗎?有何依據?
古南陽郡涵蓋今南陽市域,今南陽市領有古南陽郡三分之二轄境。古今”南陽”的中心均為南陽城——宛城;宛城做為古南陽郡城和今南陽市主城,自身就是狹義的“南陽”,史書典籍中南陽與宛城互見的例子不勝枚舉,史載“自漢以北為南陽郡”,漢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從來就不是“南陽”,與“躬耕于南陽”無關。今襄陽漢水以北區域(約2千k㎡左右)和南陽周邊其它地市部分轄區兩漢時屬南陽郡管轄,并不影響今南陽市做為兩漢南陽郡文化和歷史的承載主體,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是古今志士文人競相吟詩作對、懷賢詠志之處,更是官修史志記載的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惫详枴笔侨A夏文明史璀璨印記,”南陽諸葛廬”做為這一文明印記的歷史載體,成為漢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按照題主的邏輯,”南陽市不是漢朝的南陽郡”,那現代中國也不是漢朝的中國了,請問:兩漢歷史為什要納入中國古代史呢?諸葛亮”躬耕于南陽”,”南陽諸葛廬”因而名揚天下;漢光武劉秀成長發跡于南陽,南陽因此被史家稱為“南都”、“帝鄉”,這些均是見諸正史的事實。
市場經濟時代的某地域、群體,為一地之私,用偽學術手段給歷史重做“定論”,通過制造歷史虛無來消解正史,肢解國人文化、價值、信仰,表面上反映的是歷史爭議,實際上是道德操守問題,極度不自信,才需要苦心孤詣編織“定論”為自家歷史包漿,獲取虛幻的存在感。探討歷史,共同抗疫;今值清明,國旗為同胞而降,致敬英雄,共悼逝者!,
3、劉秀故里是哪的,襄陽南陽都在爭60億?
白水村為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里,南陽因此而被稱之為“帝鄉”。古時的白水村,就在白河東岸的今宛城區瓦店鎮南八里鋪村,該村又名“貴人鄉”,《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考?職方典》(卷460)南陽府古跡考下,“府志未載古跡”欄之“南陽縣”內記有:“貴人鄉,縣南七十里,即白水村。相傳為光武故里,”(中華書局影印本第39冊,頁32下)《古今圖書集成》是清朝康熙時期有皇子胤祉和侍讀、福建侯官人陳夢雷等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
全書共10000卷,目錄40卷,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并有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并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巨作,其《職方典》多引明代方志。史料和權威性是勿庸置疑的,百余年后,至清代中葉,陶澍于嘉慶十五年在四川主持鄉試畢,回京途中,出三峽,經江陵、襄陽北歸,曾親臨其地,于所做《蜀輏日記》中云:“(十月)三十日,(自新野縣城出發北行)濱白河行。
一路風帆絡繹.二十里,沙店鎮;五里入南陽界;十五里,趙店鎮;二十里,貴人鄉,光武故里,有碑,十里,食瓦店。”(光緒七年刊本,卷四,頁20-215),現存八里鋪村漢光武廟內的明嘉靖五年《重修泉莊寺》碑記云:“寺以泉莊者,蓋以其鏡白水村之名二稱之,”泉字由白水二字構成,說明八里鋪村原名就叫白水村,《昭明文選?張衡南都賦》唐李善注:“近載考侯思故,匪居匪寧,穢長沙之無樂,歷江湘而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