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濟寧總喜歡與江蘇徐州相對比,徐州地鐵已經在2016年開工建設,濟寧怎么不建地鐵。濟寧暫時不具備申報地鐵的條件,不確定什么時候能建地鐵但是地鐵并不是想建就建,下面是國務院出臺地鐵和輕軌建設條件,并不能確定濟寧什么時候建地鐵,說濟寧應該審時度勢,不能相互攀比,城區人口雖然不足,但是濟寧和下面縣市區聯系緊密,因此濟寧正在發展城際云軌。
1、如果濟寧修地鐵,能盤活濟寧經濟嘛?
首先看一下地鐵獲批的可能性。現在報批地鐵的標準是三個3,也就是GDP總量在3000億以上,財政收入在300億以上,市區人口在300萬以上。那是不是達到這個標準就可以報批了呢?其實這個標準顯然是比較低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照顧中西部地區的較為落后的省會城市,對于地級市來說,尤其是東部地區的發達地級市來說,達到這個門檻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東部地區開通地鐵的地級市數量不到10個,廣東兩個,分別是東莞和佛山,其中佛山并沒有自己的地鐵,實際上是由廣州地鐵代為運營的,佛山自己的地鐵還在建造過程當中,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實際上比東莞還要落后一些,東莞畢竟是自行建設組網的。江蘇地區一共有4個,全部都是獨立組網的,分別是蘇州,無錫,常州和徐州。另外還有兩個城市已經在建設之中,但并未通車,
分別是江蘇南通和浙江紹興。溫州已開通的s1線屬于市域鐵路不屬于地鐵,獲批門檻比較低,這里不計入。目前還沒有新獲批修建地鐵的東部地級市,中西部地區獲批地鐵并已建設的普通地級市一共有兩個。分別是河南洛陽和內蒙古包頭,但包頭地鐵在開建不久之后就被叫停,復工遙遙無期。洛陽雖然整體實力不如東部地級市,但畢竟是中西部第一地級市,再加上又是中國唯一能和西安相提并論的兩大古都之一,修造地鐵顯然是有特殊的照顧因素,這種資格是濟寧不能比的,
此外東部地區還有一些城市正在修建輕軌,比如金華等。輕軌的審批門檻要比地鐵低的多,所以這里就不討論了,綜合已經獲批,并建成或者正在建設的東部地級市的具體情況來看,不難發現,這些城市的GDP都在5000億以上,財政收入都在500億以上,人口方面倒不見得特別多。尤其是最近幾年通地鐵的,但早期獲批地鐵的城市市區人口普遍較多,比如佛山,蘇州,東莞等等。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東部地級市如果要獲批地鐵,對于其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的要求要比公布的標準高得多,原因也比較簡單,地級市本身沒有省級財政的支持,主要依靠自身財力進行建設,所以在修建地鐵的時候,對其的財力要求相對于中西部的省會城市來說,更高一些是較為合理的。回到濟寧,濟寧2018年GDP差一點達到5000億,財政收入距離500億還是有點遠,
但問題在于,現在的地鐵審批顯然比以前更嚴格了。在現在的情況下,是不是會把隱含的標準進一步提高,恐怕就很難說,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從省內的經濟實力來看,煙臺排名山東第三,在煙臺沒有成功報批的情況下,濟寧報批地鐵連省級政府這一關都過不去。何況在濟寧前面還有其他城市,從地鐵獲批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在國家還是省級層面上,都是按照各城市地位先后順序進行報批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至少5年以內沒有報批成功的可能性,其次,不能修地鐵,可以考慮修輕軌,這是比較現實的一種做法。輕軌的門檻比較低也是國家大力向中小城市推進的一種交通模式,現在不要說東部,就是中西部的很多城市都在修建輕軌。比如安徽的蕪湖,廣西的柳州,以濟寧的經濟實力,修輕軌是比較合理,而且獲批可能性極大的。
最后,從經濟層面來看,無論是修地鐵還是修輕軌,都只能起到一種助推效果,而本身不能成為主要推動力,這一點可以用日本的例子來說明。日本在泡沫經濟崩潰以后,曾經采用大規模的財政投入的辦法來刺激經濟增長,但是由于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經濟收縮大趨勢,所以導致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閑置,日本很多地方性的城市都修建了大量的軌道交通,但現在由于人口衰減,所以乘客寥寥,入不敷出。
2、濟寧什么時候建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