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方言其實跟四川話差不多,古時應該是同出一脈,湖北就只有恩施說四川話,其他地方都是普通話和各地方言。個人認為最經典的湖北方言是“摩絲”,恩施人很想過去,跟著重慶發展好啊就搞成了現在,湖北也不注重恩施,重慶想要恩施要不走,為什么湖南常德和湖北荊州方言相似度極高。
1、湖北恩施方言中有哪些特點?
恩施方言其實跟四川話差不多,古時應該是同出一脈,湖北就只有恩施說四川話,其他地方都是普通話和各地方言。聽說曾經重慶想把恩施要過來,湖北不給,后面說把利川要過來,湖北還是不給,但是恩施人很想過去,跟著重慶發展好啊就搞成了現在,湖北也不注重恩施,重慶想要恩施要不走。目前為止恩施巴東、鶴峰還沒有通高速,聽說在建了,
2、你認為最經典的湖北方言是哪句?
個人認為最經典的湖北方言是“摩絲”。我起初到武漢讀書時,很不適應武漢的發音,就連貌美如花的“天仙們”竟然也操著一口“低粗”的口音,好像聲音是從口腔和桑子眼結合那個部位發出來一樣,這種聲音開始聽起來既感到粗野,又感到無禮,當時我第一印象就是這種說話方式太不溫文爾雅了,不都說江南婉約的“軟語”讓人聽著“熨帖”嗎?后來我才知道,原來燕語鶯聲的“儂儂”軟語是主要指長江中下游流域一帶的語言。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說,天南地北,做買做賣的人匯聚到這里,造就出濃濃的碼頭文化,從飲食上看,不管早、中、晚,鄂菜飲食口味包羅萬象(麻、辣、咸、鮮、甜),每道菜都有各個地方菜系的影子,好像都能吃出“家鄉味”。從語言上看,更能體會到碼頭文化的影子,當地人說話一般省略主語,動詞放在第一位,比如:搞撒,走撒,搞摩絲?搞個鬼從這種說話的習慣不難看出湖北人屬于勤勞的“行動派”,動作在先,而且還有個萬能動詞“搞”,搞菜,搞飯,搞工作話回到主題上來,就是上面說的“摩絲”,
3、為什么湖南常德和湖北荊州方言相似度極高?
為什么湖南常德和湖北荊州方言相似度極高?其實湖南常德話與湖北天門、京山、潛江、沔陽(仙桃)、洪湖、監利(部分地區)、公安等地方言是相似或相同的。由于這些地方古均為湖廣管轄,語言相同并不為奇,特別是方言土話都是一樣的。比如把外公稱“嘎嘎爹”把外婆稱“嘎嘎婆”,記得抗戰劇中,中共地下黨在電文中,稱根據地來人,稱“嘎嘎婆”來了,這就是常德方言,也是湖北上述等地方言,寓意外婆來了,鬼子破譯了電文也不解其意,
4、恩施州離武漢這么遠為什么當年不劃分到重慶?我們離重慶口音非常近,武漢話聽不懂?
作為一個恩施本地人,我一直覺得我跟重慶人沒什么區別!熱情好客,大方本分,大方得體,豪邁大氣!而我們更不像武漢人,自私自利,心胸狹隘,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無論我們的飲食,文化,待人接物方式,更像四川人,所以,我覺得咱們恩施人更像四川(重慶原來也屬于四川)!很多年前據說:重慶成立直轄市之時,要把利川劃過去,當時的恩施窮山惡水!結果湖北這邊要求,既然要了利川,何不把恩施州一起劃分過去,重慶不干,此事作罷!這事不知真假,我也是道聽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