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山西都是陜西的兄弟省市,雖然大學沒有陜西多,但是,河南人口多,人才也多,鄭州也是國家重點城市,相比較而言,河南占優勢。其他的都不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1、河南和山西面積差不多,為何人口差了三倍?
河南和山西都在黃河流域,都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都有吃苦耐勞、純樸善良百姓。幾千年來,人員交往頻繁,相互支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友好鄰邦。至于說到人口豫多晉少,我覺得:第一,河南山少平原多,山西山多平原少,第二,河南是京廣隴海的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人們容易聚集。第三,河南是歷代尤其是近代政權更迭的主要戰場,也是主要的征兵來源地,
加之自然災害頻發,當地老白姓自感生活壓力大,以及村里有家族力量的顧及,因此想靠多生孩子來改變,這可能也是造成河南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山西也經歷了多次戰爭(比如,近代的抗日戰爭就是主戰場)的危害,人口減少很大,但山西的自然災害相對較少,尤其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壓力較小,是不是人口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我的分析不一定對,請各位指正!。
2、河南洛陽和山西長治,你會選擇哪個地方定居?
這個問題缺少點水平,要比較得有可比性,否則就如同拿焦大去比賈寶玉(這里沒有絲毫貶低長治之意),洛陽與長治除了都是地級市之外再無任何相同之處。首先洛陽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城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連山西綿山景區都有河圖洛書及其八卦的圖像,僅就這一條我們國家沒有幾個城市可以相提并論。正如鳳凰衛視著名學者與策劃人王魯湘所說,哪個城市有三符、三代、三教、三學,洛陽將圣城拱手相讓,否則卻之不恭,
洛陽的文化底蘊在今年河南衛視的重要傳統節日里已經展現的淋漓盡致,引起世界人民的無限熱愛。就要的經濟去年以達到五千多億,位居中西部地級市之首,甚至超越了一部分省會城市,而長治僅僅是1711億,相當于洛陽的三分子一。近年來洛陽又引進世界五百強企業六家,如格力電器、中集凌宇、中交二公局等,為洛陽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第三洛陽交通雖不如鄭州,但也是相當發達的城市,有大十字鐵路隴海線與焦柳線、有大十字連霍高速與二廣高速等,有幾十條航線的洛陽機場等,市內高架橋林立,地鐵也在快速發展著。這一條相對偏僻的長治是難以相比的,洛陽地處中原,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又是世界著名的牡丹花城,洛陽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如老君山、白云山、雞冠洞、龍門石窟、白馬寺等等,有穿越市區的黃河、洛河、伊河,澗河、瀍河以及小浪底、西霞院、陸渾、顧縣等大型水庫,眾多的河流湖泊,山清水秀“形勝甲于天下”。
3、為什么河南暴雨被淹,而跟河南最近的山西沒事?
我是山西運城的,離河南就隔了一條黃河,離鄭州只有二三百公里,鄭州下暴雨當天,我們這里也下了一陣大雨(相對鄭州就是毛毛雨了),首先我先說一下地理,山西的人口密集區是由四五個盆地組成的“糖葫蘆”其他的都是陰山,呂梁山,太行山,中條山等山脈,這也是山西被稱為“表里山河”的原因。其他的都不說,就說離河南很近的運城吧,它的南邊是中條山,東邊是呂梁山,西邊是“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當雨云和水汽從河南過來,經過中條山和太行山,還有河南西部的伏牛山,這些山會抬高水汽,和云層,發生“冷凝效應”,山西這邊的雨就會被“擋回去”,所以山西這邊就沒有發生洪澇災害,
4、鄭州和太原那個城市好?
論歷史,太原號龍城!龍城太原也曾是九朝古都(雖然都不是大一統王朝,但出過十九位帝王,或出自太原、或封地太原、或與太原有剪不斷的淵源,太原是名副其實的龍城),太原歷史悠久,大唐起源,龍興之地,文化底蘊深厚!論氣候,龍城太原四季分明,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全國避暑勝地,最宜居的省會城市之一!論氣候、宜居鄭州沒有可比性!論城建,龍城太原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越來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