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主要用于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臨床上常與三七同用,既可加強止血作用,又可避免瘀血滯留,白芨塊莖中含有粘液和淀粉,可用作糊狀物,用于治療燙傷,可配合虎仗制成的藥膜使用,具有消炎止痛、生肌結痂的作用,白芨的用法用量為6-15g,或白芨粉碎后3-6g,白芨也可外用,白芨有很好的收斂止血作用。
1。加強止血,消腫散結,止痛生肌。中藥白芨的作用是用于內外驅逐,如咯血、鼻衄、嘔血、便血、外傷出血等。此質黏澀,是收斂止血的重要藥物,止血效果好。內出血,本品可單獨磨成粉,混糯米湯。比如驗方和唯一圣粉。臨床上常與三七同用,既可加強止血作用,又可避免瘀血滯留。治肺絡損傷、肺陰不足之咯血,可與枇杷葉、阿膠同用。若肺氣不足,可與人參、黃芪配伍,益氣補血,治療胃出血引起的嘔血、便血。常與烏賊骨配伍,即常用烏雞散。2.用于癰腫、燙傷、手腳皸裂、肛裂等。白芨能消腫生肌。治瘡、潰瘍、癰腫初起,可消腫散結,常與金銀花、皂角刺、天花粉等配伍內服散結;若癰腫已潰,久不收,可生肌瘡。一般常研磨外用。用于治療燙傷,可配合虎仗制成的藥膜使用,具有消炎止痛、生肌結痂的作用。
2、白芨有什么作用和功效白芨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主要用于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白芨為苦、甘、澀、微寒的中藥材,白芨有很好的收斂止血作用。白芨還能消腫生肌,白芨的用法用量為6-15g,或白芨粉碎后3-6g,白芨也可外用。白芨塊莖中含有粘液和淀粉,可用作糊狀物,延伸資料白芨原產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各省。主產于貴州西南部、陜西南部、連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興、溧陽、上海、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白芨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比如在野外山谷的林下。略耐寒,長江中下游露地即可栽培,耐陰性強,避免陽光直射,夏季炎熱干燥時葉片容易枯萎。適用于排水良好、腐殖質多的砂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