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豫州對應現在的位置,大體是河南的大部,以及山西、陜西的一小部分,比如西北角的華陰,現在則歸屬于陜西。就比如兩個省市相接的地方,方言可能是一樣的,之前這個區域可能是一個文化圈,并沒有明確的劃分,現在的河南、陜西、山西等不同省份的劃分與之前的劃分方式不盡相同。
1、俗話說“東山再起”,但“東山”指的是哪座山?
“東山再起”,指的是晉.謝安(安石)初為佐著作郎,因病辭官,隱居東山。朝廷屢詔不仕,時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安年四十出為恒溫司馬,遷中書令,官至司徒,后因以東山起為隱士出仕的典故。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三八.《暮秋呈蘇渙侍御》有:“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詩。(俗話)也以“東山再起”比喻重新得勢,
那么,“東山”指的是哪座山呢?東山,系山名。在浙江上虞縣(今紹興市轄域)西南,晉.謝安早年隱居于此。又臨安、金陵均有東山,也是當時謝安游憇之地,后因“東山”指隱居。唐.王維《王右丞集》三.《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有:“吾弟東山時,心尚一何遠,”句。附:謝安(公元320~385年),晉.陽夏人。字安石,尚之從弟。
少有重名,累辟皆不起,每游賞,必攜妓以從。年四十,方有仕宦意,桓溫請為司馬,簡文帝(司馬昱)死,恒溫欲篡晉,以勢劫安,安不為所動,溫謀終不成。后為尚書仆射,領吏部,加后將軍,一心輔晉,威懷外著,時人比之王導,太元八年苻秦攻晉,加安征討大都督。安遣侄玄等大破苻堅于肥水,以總統功,拜太保。卒贈太傅,《晉書》有傳,
謝邀,中原和九州都是中華文明史上重要的地理概念,在這里先解釋一下“九州”。九州一詞最早見于《尚書》中的,《夏書·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
2、“中原”到底指的哪里,真的是河南嗎,為什么?九州又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