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名被俘的采樵夫相當于“磚”,絞國投降則為“玉”,這是屈瑕所施的“拋磚引玉”計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說的是什么,拋磚引玉故事出自唐代進士常建《常建集·題破山寺后禪院》,續的詩比前兩句要好,所以當時人們評論常建的做法是“拋磚引玉”拋磚引玉的故事50字,拋磚引玉的故事::拋磚引玉:pāozhuānyǐnyù:拋出磚去,引回玉來,屈瑕拋磚引玉講的是什么故事。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
拋磚引玉的故事::拋磚引玉:pāozhuānyǐnyù: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唐朝有個叫趙嘏的人,寫得一手好詩,就連著名詩人杜牧也十分贊賞。當時有個叫常建的詩人,也很欣賞趙嘏的才能。一天,常建聽說趙嘏要到靈巖寺去游覽,便先到了寺里,在墻上寫了兩句詩,希望能引出趙嘏的詩來。果然,趙嘏看到墻上的詩句后,覺得很好,便順手續了兩句,使它成為一首完整的詩。人們稱常建這種辦法為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比喻先發表粗淺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高見
拋磚引玉故事出自唐代進士常建《常建集·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十分仰慕趙嘏的詩,便想了一個辦法:當打聽到趙嘏要到吳地游覽靈巖寺的消息后,自己先到靈巖寺前墻上題了詩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以引起趙嘏題詩興趣。當趙嘏來此,見有一未完成的詩,便在后面加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賴此俱寂,但余鐘磐聲。”續成一首。續的詩比前兩句要好,所以當時人們評論常建的做法是“拋磚引玉”
4、屈瑕拋磚引玉講的是什么故事?春秋時,楚國侵伐絞國(在今湖北省),兩軍相持于絞國都城南門。楚國大臣屈瑕獻計說:“絞國國小少謀略,可以派一些‘無桿采樵夫’(沒有士兵保護的砍柴人)上山砍柴,引誘絞兵出城,設埋伏擊破,”楚王采納了屈瑕的建議。陸續派“無桿采樵夫”上山砍柴,頭一天,就被絞兵抓去三十名。第二天,絞兵又爭先恐后地去追捕楚軍派來的采樵夫,而此時,預先埋伏的楚軍,突然躍出,大敗絞軍。絞國戰敗,向楚國投降,三十名被俘的采樵夫相當于“磚”,絞國投降則為“玉”,這是屈瑕所施的“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