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的不斷發展,除了進行土地和戶籍改革外,農村還針對農村的殯葬問題進行了“殯葬改革”。在“殯葬改革”之后,農村地區的喪葬習俗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15年三月我鄰居劉壽松老人去世,一是嚴禁舉辦大型殯葬活動和鋪張浪費。
1、農村殯葬改革,如何對待火葬土葬?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剛懂事那時我們地方都是土葬,記得是八幾年國家提倡火葬,當時老百姓很理解,湖北省洪湖縣縣政府實行國家政策,我們是平原土地,當時和山區比較平原土地浪費性不多。土葬在自已的菜地里,縣政府發放國家火葬政策,基本上老百姓還是土葬,政府加大力度,即使下土了也要挖起來,不聽勸者進行刑事處罰,嚴重者進行刑事拘留,三到五年的時間都自然而然,一晃三,四十年過去,現在看起來火葬好處多,節約土地,文明,生態化,火葬之前到處都是墳墓,晚上走路也害怕,現在生活也好了,農村也燈火通明,感謝這個時代,
2、2020年農村土葬規定?
聽說有些地方直到現在還沒有實行火葬,還是和解放前那樣,人死以后裝入棺材,找八個人抬著,到墓地安葬。我對此很不理解,因為我們這里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實行火葬了,為什么有些地方還沒有呢?難道一個地方一個政策?不明白,記得我們這里剛實行火葬時,還是人民公社時期,每個村(那時叫大隊)都蓋了專門存放骨灰盒的房子。
我們村的骨灰盒存放室在離村300米的野外,凡是火化以后的骨灰盒,都放在里面,由村里統一保管,每到死者的祭奠日,家人就找大隊保管員開門,進去祭奠一番。那時誰都不能埋到地里,大隊早已派人把墳地給整平了,當時的口號是,移風易俗,破除迷信,實行火化,節約土地。那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時期,人的思想高度統一,這么大的改革,幾乎沒有人抵制,
可是,自從文化大革命結束,特別是大包干以后,人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把骨灰盒不放存放室了,后來就干脆全部埋到墓地里,一夜之間,墓地里筑起了無數新墳,其實現在我們這里的火葬,已經只是一個形式了,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火葬了,和土葬沒有什么區別。因為現在的情況是,雖然死者的尸體火化了,但還是埋在墓地里,還是得筑墳添土,還是占用一大塊土地,這樣的火葬又有什么實際意義呢?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尸體火化與不火化的區別吧,
3、農村殯葬改革與傳統喪葬的區別是什么?
在農村,有許多風俗習慣,這也代表了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正如俗話所說,“十里不同音,一百里不同俗”,農民的朋友也更加關注這些風俗,例如,在婚姻、葬禮和婚姻方面,延續下來的習俗非常獨特。婚禮注重約會、訂婚和結婚三部曲,葬禮的習俗到處都一樣,隨著農村的不斷發展,除了進行土地和戶籍改革外,農村還針對農村的殯葬問題進行了“殯葬改革”。
今后,嚴禁在農村土葬,火葬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這也在農村群眾中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例如一些少數民族的信仰與火葬習俗之間的沖突。然而,在“殯葬改革”之后,農村地區的喪葬習俗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一些現象也影響了農民的生活。因此,國家也更加重視并嚴格抵制農村的不良習俗,因此,以下兩種情況在農村喪葬中不再允許,農民必須注意。
一是嚴禁舉辦大型殯葬活動和鋪張浪費,我經常在許多農村地區發現一些宣傳,其效果與消除鋪張浪費和禁止大型葬禮活動有關。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收入也在不斷增加,而喪葬費用也在不斷增加,雖然在農村地區有一些委員會,但這種大規模葬禮活動的最終決定權仍在主辦家庭手中。通常,有些人在葬禮活動中過于奢侈浪費,有些人故意將葬禮時間延長很多天,
葬禮用的物品太華麗了,為了趕上比賽而安排宴會對我來說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然而,在許多地方,飲食已經在增加,不久前,作者的一位親戚特地在酒店安排了宴會,招待前來悼念的客人,當然,有些客人稱贊主人家庭的富有和強大,但許多講道理的農民也表示,這種做法很難理解,同時,他們還在宴會上互相敬酒,最后喝醉了。這種浪費和玩笑的葬禮方式真的需要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