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同學沒有達到正確快速的計算,以后要加強輔導。二、教材分析教材包括以下內容:表內除法、一萬以內數字的理解、一萬以內簡單加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公斤、統計、發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這本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中除法,一萬以內數字的理解,用數學解題。表內劃分的安排體現了兩個特點。一、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安排教學進行表內除法。
6、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 設計及反思博客如何讓它變大教學倒影本課以前幾課使用的放大鏡-2 物體為基礎,探討如何讓物體變大。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體驗人類探索和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之前課的學習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把兩個放大鏡-2物體重疊起來,希望能得到更大的圖像。當時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也不知道為什么。在開始上課時,引入學生的這種行為,讓學生用兩個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節課學過的內容觀察學過的內容物體,比如味精和白糖晶體,比如螞蟻和蝴蝶,讓學生對兩個放大鏡的組合產生更深層次的效果。
展示課前制作的簡易顯微鏡,講解演示方法:用一個與放大鏡直徑相同的塑料瓶,切掉瓶底,確定兩個放大鏡的焦距,將放大鏡固定在合適的位置。然后用實物展臺讓學生對比觀察,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然后提供紙板、衛生紙管等材料。,以便學生能立即加工制作簡單的顯微鏡觀察
7、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 教學計劃【2017年二年級數學卷I 教學計劃1】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中教學的內容如下:1。對乘法的初步了解;二、表內乘法(1);第三,角度的初步認識;四、表乘法(2);第五,對除法的初步認識;6.方向和位置;七、表師;八、統計與可能性;九、混業經營;十、總復習。教學重點是表中的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是學習一位數乘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
根據數學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有進步和發展。讓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具體目標。(1)數字和代數。
8、《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 設計1。第一類介紹。每組一塊苔蘚。“這是什么?”“怎么放大才能看清楚?”提供一個放大鏡(2.5倍)觀察。“你怎么看?”2.“怎么才能把它做大?”給個問題。再次提供一個放大鏡(5x)。第二,探索如何把它做大。1.比較:重復使用兩個放大鏡觀察 Moss和一個放大鏡觀察即可。你怎么想呢?1.探究活動:①你是如何放置兩個放大鏡的?
②驗證四擺法。通過反復比較,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選擇最佳揮桿,形成共識(①倍數大的,下面更清楚;(2)兩個放大鏡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比直接重疊要大。第三,做一個簡單的顯微鏡。過渡:So-2物體,有沒有覺得不方便?1.討論顯微鏡的制作方法和步驟。需要什么材料來固定?怎么修比較方便操作?小組討論。交流。2.制作: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9、初一物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 設計凸透鏡成像定律是指物體放在離焦處,倒掛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實像。實像有三種:縮小、等份、放大,下面我給你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幫到你。物理凸透鏡成像定律教學 設計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2.知道凸透鏡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2.過程和方法1。在探究活動中,可以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