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青蒿等,則需要“后下”,即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時才下,稍煎即可。同時,湯劑一般藥經過兩次煎煮,稱為“一煎”、“二煎”,中醫認為,“一煎”可以析出30%的有效成分,其余70%需經“二煎”才能析出,正式服藥時,也會讓患者“一煎”、“二煎”穿插服用,強弱相繼,以最大限度發揮藥效。
1、中藥是自己煎好,還是醫院煎的好?
中藥湯劑最好能自己煎。中藥湯劑是臨床常用的口服制劑,按照傳統中醫理論,煎煮是其發揮藥效的關鍵,傳統中醫主張用沙鍋、瓦罐煎煮;按照藥材屬性,有“先煎”、“后下”之分。一般不易煮透、有效成分不易析出或有毒性、須久煎以減毒性的藥材,如石膏、附子等要“先煎”,即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而那些藥性容易揮發的藥材,如:薄荷、青蒿等,則需要“后下”,即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時才下,稍煎即可。
同時,湯劑一般藥經過兩次煎煮,稱為“一煎”、“二煎”,中醫認為,“一煎”可以析出30%的有效成分,其余70%需經“二煎”才能析出。所以“二煎”的湯劑才真正治病,以前的中醫師會讓患者先吃“一煎”的湯劑,如果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則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或調整藥方。正式服藥時,也會讓患者“一煎”、“二煎”穿插服用,強弱相繼,以最大限度發揮藥效,
2、鄭州的朋友,你家孩子去兒童醫院或中醫院看感冒,一次要花多少錢?
看來鄭州北區的朋友較多參與討論,一是離東風路豐慶路的省中醫院較近,二是省字頭的信任度高,三是傳說中醫治療對孩子身體好。除了第一條離得近是真實之外,其它的都是浮云,2017年5歲孩子肺炎專家掛號費21.5元,排隊問診時,孩子忍不住咳嗽了,家長、孩子均被大夫當場呵斥并定性為素質低,醫生醫術不明的情況下確矯情到位;抽血、CT后入院治療,用藥80%為西藥,卻說中醫治療不能吃肉、蛋、奶,孩子本身生病沒力氣,加上嚴重咳嗽、嘔吐,孩子天天整的昏昏沉沉,有氣無力。
入院5天不見一絲好轉,花費5900元,主任大夫推薦轉診其它醫院,在傷心、無奈中轉到了兒童醫院,入院后,大夫交待不吃生冷即可,孩子慢慢吃一些合口味的肉蛋奶食物,當天下午精神明顯好轉,第二天病情見輕,配合物理治療9天后出院,消費12000多元。當時兒童醫院是市級醫院,報銷比例要高一些,整體折合達到55%,中醫院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