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早在七千年前,寧波就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四明學派、姚江學派和浙東學派是寧波文化重要部分,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
1、寧波有哪些文化特色?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早在七千年前,寧波就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四明學派、姚江學派和浙東學派是寧波文化重要部分。寧波菜以海鮮名聞內外,向以蒸、烤、燉制海鮮見長,別具特色,地處浙東的寧波在越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
八月十六中秋節:中國各地以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惟寧波以十六為中秋,追其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說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國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說南宋時宰相、鄞縣(現鄞州)人史浩,當時,其任宰相之職,每逢中秋節便回家陪其母過中秋節,有年中秋節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時趕回,而家中人也深信其會回來過節,等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果然趕了回來,此后人們為了紀念這份孝心,故選擇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
每逢中秋節,家人團圓,趕廟會,觀龍舟,吃月餅,亦互贈月餅。自南宋開始,寧波出現了大批重要官員,南宋時產生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即出自寧波。明代,寧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內閣首輔沈一貫、張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書,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皆是寧波籍,民國軍政要員屬于寧波籍的中還有胡宗南、俞濟時等。
寧波商幫興起于明代中晚期,以創辦同仁堂的樂顯揚為代表,清代中晚期,寧波商人登陸上海,成為重要的商業和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鎮海方氏家族、嚴信厚、葉澄衷、虞洽卿等等,孫中山曾評價道:“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戰以后,寧波商幫轉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時的代表為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李達三、曹光彪、應昌期、張忠謀、趙安中等,
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波也涌現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莊思浩等。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民國時期,寧波出現了文人陳布雷、林漢達,作家柔石、殷夫、唐弢,書法家沙孟海和國畫大師潘天壽。當代寧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戲劇理論家、文化學者余秋雨,英語文學家陸谷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監楊福家、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長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近現代教育家蔣夢麟、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遺傳學家談家楨、斷手再植之父——骨科學家陳中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2、寧波有哪些歷史文化古跡?
天一閣、保國寺這些前面都有人提及了,那么我講一些其他的。一、天寧寺塔天寧寺塔位于中山西路上,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它看起來平平無奇,但你想不到它始建于唐咸通年間,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唐代密檐式磚塔,也是我國現存寺前雙塔形制早期的實例之一。現存的塔為西塔,二、安瀾會館寧波市區內唯一一處宮(天后宮)館合一的商幫會館建筑群。
取名安瀾,意在“仰賴神佑,安定波瀾”,會館的大門和周圍,都布滿了磚雕、石雕和朱金木雕。會館迄今已有近190年的歷史,代表了燦爛的商幫會館文化,三、彩虹牌坊位于江東區彩虹北路西段,系清嘉慶二十三年,清廷為表彰吳明鎬妻包氏而立,為四柱三間樓式牌坊,花草、禽獸以及人物故事等圖案雕刻其上,栩栩如生、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