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題了,就說為什么山東出不了皇帝。自古山東出好兵,出好將,在山東出不了皇帝,自古山東出皇后,千年以來山東共出了12位大名鼎鼎的皇后,她們分別是,我是羔羊,為了山東人都做了羔羊了,誰還能做皇帝呀,女人們在孔子思想熏陶下,恪守婦道,講究三從四德,涌現了許多賢德的女人,皇帝選皇后都從山東選。
1、自古山東出皇后,那千年來到底出了多少個皇后?
自古山東出皇后,千年以來山東共出了12位大名鼎鼎的皇后,她們分別是:夏朝妺喜,齊國鐘無艷,衛宣公夫人宣姜,西漢開國皇后呂雉,東漢伏壽,曹操正妻卞夫人,西晉和劉趙兩國皇后、一生歷經坎坷被五廢六立、又同時被兩國皇帝冊封為后的傳奇女人羊獻容、唐朝第二位和親公主、吐蕃王朝的王后文成公主,唐高宗結發之妻、首位皇后王氏,唐玄宗結發之妻、唯一冊封為后的王臻,明宣宗皇后、也是歷經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太后孫若微、明憲宗唯一摯愛、追封其為皇后的萬貞兒。
2、有人說“歷史上山東很少出皇帝,卻出了很多皇后”,對此你怎么看?
這個問題很簡單,山東是孔子的故鄉,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換言之,山東是他的思想發源地,儒家思想傳播和普及的程度高,人們的思想覺悟高,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
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換言之,也就是講究高低貴賤之分,人要認命,命中有則有,命中無則不要強求,要想當皇帝,沒有不流血的政變,而孔子讓人們“禮、讓,試問哪個奪權的皇帝是禮讓來的?稱帝無非有兩個途徑,正統的就是繼承祖先的基業,另一方面就是搶班奪權,而孔子對這些行為是禁止的,是譴責的,尊卑是嚴格區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讓人沒有非分之想,從而杜絕了篡位奪權。
孔子的另一思想就是忠君,這一思想在他死后n年后得到了發揚光大,據《史記.項羽本傳》記載:“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孔子的故鄉魯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魯國人頑強抵抗漢軍,雖然是戰亂,但城內一片詩書弦歌之氣,漢軍把項羽的頭給守衛魯國的人看,人們確信項羽已死,這才開城投降并厚葬項羽的頭,這叫弦歌拒漢師,
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影響之深。男人們沒有爭強斗狠的彪悍之風,沒有了爭權奪利的欲望,自然沒有人主動把皇位讓給你,所以當皇帝的少之又少,但是女人們在孔子思想熏陶下,恪守婦道,講究三從四德,涌現了許多賢德的女人,皇帝選皇后都從山東選。比如隋文帝楊堅的生母就是山東歷城人(今濟南);兩漢期間,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她是山東東平陵人,還有漢平帝的皇后王氏,漢順帝的皇后伏晨,漢獻帝的皇后伏壽,都是濟南人,
3、歷史上山東人為什么沒有出皇帝?
孔孟之道教育了山東人。孔老先生把師徒關系,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化成類,徒弟不可反叛老師,兒子必須孝順父母,君叫臣死,臣不死為不忠。這種思想支配了山東人的大腦兩千年,前幾次網友對水滸和宋江的作法和勝敗有過評議。宋江,最典型的山東人化身,結愛朋友,救濟窮人,有統治能力而總不埋沒人才,以禮讓位,有坐江山的本錢,而處處怕人說三道四,對皇帝不折不扣,對皇家唯命是從,不知對錯,只怕落個不忠不孝的罪名,其實被評為量小君子,無毒丈夫,
梁山的宋江和方臘,都是皇帝降伏不了的兩支義軍,不用兩軍聯合,改朝換代是能行的。象宋江這樣的首領,不爭不搶,得勢還想讓位的思想作風和這樣的人物,應該每朝都有,山東還有個特奌,生活富足,不愛生事,加上地埋僻遠,海島文化,愚忠,協從可以,占山為王,殺富濟貧與反朝起義是兩碼事,不怕困難不怕死,就怕得罪人,急易被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