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現有三個校區,中學部位于浦東新區東明路300號,占地面積110畝,建筑面積43000平方米,小學部位于南碼頭路1316弄1號,國際部位于徐匯區田林十三村1號。學校現有學生2400名,在職教師250名。
每年,學校高三畢業生200名左右,本科率100%,一本率90%左右。
學校獨立自主編纂小學至初中的語文、數學等教材。學校還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設計了特需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2020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
6. 上海市科學教育研究院
至于那所學校好?,我不做比較性的闡述,下面就其中的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簡單的介紹一下,你自己掂量。
該校是一所由徐匯區教育局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辦學的公立學校。
學校占地8280平方米,建筑面積6395余平方米,環境怡人。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650余名學生,69名教職員工。近20個專用教室。
學校在崗小學高級教師42人,占在崗教師數的76.36%,35歲以下青年教師30人,占在崗教師數的54.55%,是一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隊伍。全校在崗教師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53人,占教師數的98.1%。9.09%的中青年教師正在進修高一層次學歷。
學校的教育理想——使每一個孩子得到理想的優質教育,使每一個孩子自立自強,勇敢地面對社會的競爭。
7. 上海市教育學會網站
第一德信為先,學習成為有道德的人,做有大德的人。 陶行知先生做人的根本是道德,人們服務社會需要道德。道德涵蓋公德與私德。公德指的是個人對于社會以及國家的義務與責任;私德指的是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修養。公德是為社會、國家服務的根本,私德是立身的根本。陶行知要求孩子把公德與私德相結合,從而有大德,為了國家、民族、人民而奮斗,對自身得失不必計較,努力服務社會。
陶行知對學生的要求是全身心付出,服務人民大眾,做“人中人”。他提倡應該知行合一,思想和行為統一,道德品質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培養。在社會生活中對“做人”“做真人”進行學習。
第二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應該具有創造精神,鍛煉身體,獨立自強。 陶行知對勇于創造、獨立自強的優秀品質進行倡導,對師生親手種菜、蓋校舍、建設禮堂給以鼓勵,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創造上,陶行知認為對孩子改造環境與社會的精神與能力進行培養。他認為,需要做完整的人,而不是不完全的人。完整的人要求體魄強健。陶行知對在求學過程中被病魔得去生命的學生感到痛心,因此,對學生鍛煉身體嚴格要求。陶行知要求學生能夠明辨是非,思想獨立,對開展實踐活動進行指導。
第三陶行知提倡學生應該學會從容工作、學習。 學習不能只限于書本知識,實踐才是真正需要實施的。他提出:做事情應該有目的,有決心,有計劃,有組織。
8. 上海教育部直屬初中
是上海市率先開展高中生創新素養培育項目的學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試點學校。本部為高中建制,國際部為1-12年級完整序列。
學校創始于1865年的龍門書院,曾先后使用過江蘇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江蘇省立上海中學等校名。1950年2月,更名為上海市立上海中學,文革期間停辦。1978年7月復校,定名為上海市上海中學。
截至2018年,學校占地面積340余畝;在校學生4200余人,其中本部學生1200余名,國際部學生近3000人;有專任教師362人,雙語師資超過150名,外籍教師超過110人。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
1865年,上海市上海中學前身龍門書院成立,校址在上海縣城城南(今黃浦區尚文路),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地方官辦新學。1978年7月,定名為上海市上海中學,校址在徐匯區百色路989號,上中路400號。因此,上海中學是徐匯區的。
9. 上海 初中 科學
2022上海新中考總分是750分。
①新增兩門學科——歷史和政治,都是由30分平時成績加30分開卷考成績組成;
②英語從150分卷面分變成了140筆試聽力+10分聽說;
③物化實驗操作考(可參加2組實驗,成績擇優計入總分)計入中考分數(15分),而原來實驗操作考只有及格和不及格之分;新增跨學科案例分析題,占15分,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學等;
④體育中考分值不變,但在選考項目中新增了4分鐘跳繩、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武術。
10. 上海中學 教育部
上海共有243所高中, 共有高中學生156817人根據國家教育部數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底,上海現有中學754所,小學764所,共有中小學生132.28萬人。中學、小學均為全日制。在中學階段,還有完全中學(即初中和高中連辦92所。獨立高中134所,12年制學校17所。高中在校生1568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