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東遷,導致周朝淪為春秋戰國,劉秀定都洛陽,東漢難有西漢鋒芒,西晉定都洛陽,只存四十一年,隋煬帝東巡洛陽,激起全國造反,武曌行樂洛陽,差點被張氏兄弟篡權中國歷史起源黃河上游渭水流域,關中盆地才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和文明地。通過觀察洛陽近年來的發展史,完全可以看出,洛陽已經開足馬力,全力以赴的要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名城,所以洛陽根據歷史恢復了應天門,也正是一箭雙雕之舉動。
1、為什么隋唐時期洛陽富庶,長安鬧饑荒?
作為河南洛陽人,最不該用這種災荒說事,借損害他人形象來抬高自己,真是其心可誅!難道忘記民國時期,河南人災荒逃難到陜西的有上百萬人,到目前為止關中地區至少有30%的河南災民在陜西定居至今,怎么就不懂得感恩陜西人的包容和豁達呢!隋唐長安興盛有好幾百年之久,發生災荒不過幾年的事,全中國哪個地區歷史上沒發生過災荒!西安和洛陽都是歷史悠久的古都,歷史問題討論有些摩擦很正常,請不要擴大到地域歧視貨侮辱等傾向!歷史就在那放著,誰也改變不了!。
2、如何看待古都洛陽重建的隋唐應天門遺址?
洛陽應天門是洛陽在歷史原遺址上修復的復古歷史遺跡,其形態是完全根據歷史一比一復古出來的原樣!應天門的復原,對于世人來說是具有深厚意義的,首先它的恢復可以讓世人直觀的了解古代建筑的模樣,其次它的復原可以加深世人對歷史遺跡的記憶!撇過去深層思想,用最直白的思想去理解洛陽恢復應天門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就是洛陽要恢復應天門然后發展歷史文化旅游,僅此而已!通過觀察洛陽近年來的發展史,完全可以看出,洛陽已經開足馬力,全力以赴的要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名城,所以洛陽根據歷史恢復了應天門,也正是一箭雙雕之舉動!一方面可以讓歷史遺跡應天門重現世人眼中,另一方面可以讓如此震撼人心的歷史遺跡為洛陽帶來無限的流量!所以洛陽修復應天門是一件值得點贊的事!自從應天門被洛陽恢復后,不斷的承接大型活動,這些大型活動果不其然,源源不斷的為洛陽引來優質的流量,讓洛陽出盡了風頭!接下來在不久的將來,洛陽應天門將承接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這個晚會將向全球播出,不出意外的話,洛陽又要因為應天門被推上巔峰了!。
3、隋王朝的江山是怎么來的?
公元581年,北周相國楊堅迫使自己的外孫、9歲的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在北周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了隋朝在當時,北周王朝已腐敗不堪,民不聊生,處處刀兵四起,楊堅一派,其實已是眾望所歸的人物,因而,北周靜帝就把皇帝之位,以禪讓之名,給了楊堅,楊堅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北周就此滅亡。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戰功卓著,
北周武帝的時候,楊忠官居大將軍,還被封為隨國公,楊堅是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楊堅本來是北周的臣子,據說在楊堅出生時,就有一位寺中尼姑告訴他的家人:“這孩子很有來歷,不能放在一般的房子里,”于是楊家就把楊堅放在一間密室中撫養,還說:“這孩子有朝一日一定能得到天下!”楊堅本來自稱隨王,但因隨字不吉利,便改國號為隋,楊堅即是隋文帝。
但是稱帝之后的楊堅面對的,實際上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爛攤子隋朝建立初期,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北面的突厥頻頻南下,虎視眈眈;南方的陳朝,偏安東南一角,盡力頑抗;東北的高麗也野心勃勃,企圖吞并中原的土地,不過,隋朝征服北方,南方的過程卻很迅速。北方突厥因為多年內亂,加上荒災嚴重,無力抵抗,不多久,隋朝的軍隊便獲得了勝利,
而后南下滅陳國,平定江南,又征戰高麗。公元587年,文帝滅掉后梁的割據勢力,掃除了向陳進軍的障礙,公元588年,隋文帝詔告天下,歷數陳后主的罪惡,以瓦解陳軍斗志,為戰爭做好輿論準備。之后,文帝令兒子楊廣率兵50多萬兵分8路,南下攻陳,公元589年初,隋將韓擒虎、賀若弼率軍渡江,分兩路攻入建康。后主和張貴妃、孔貴妃躲到景陽殿的枯井中,最終還是當了俘虜,陳朝滅亡,
自西晉以來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南北又歸于統一,全國進入穩定時期?!伴_皇”是隋文帝的第一個年號,共二十年(581年—600年)開皇年間,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政策,使得政治穩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推行均田制,重編戶籍,削弱豪強勢力,簡化行政機構,加強皇權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力,當時各糧倉儲糧都有數百上千萬石,其豐實程度甚至超過兩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