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徐匯區 > 上海市精準扶貧,精準扶貧基本情況及幫扶措施怎么寫

上海市精準扶貧,精準扶貧基本情況及幫扶措施怎么寫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8-04 14:53:27 編輯:上海生活 手機版

1,精準扶貧基本情況及幫扶措施怎么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不是每戶多少錢,而是享受措施,比如教育雨露計劃每戶3000,健康扶貧351,180,產業扶貧按照特色種養的不同種類補助,光伏扶貧每年3000等等。

精準扶貧基本情況及幫扶措施怎么寫

2,精準扶貧的案例有哪些

1、案例名稱:京東集團“跑步雞”電商扶貧項目京東扶貧“跑步雞”項目是京東集團開展的創新型電商扶貧項目。京東金融京農貸為每個貧困戶提供4500元免息貸款,交由當地扶貧辦提供已建檔立卡、征信記錄良好的貧困戶開展跑步雞散養。該項目通過科學記錄每只雞的自然生長周期,做到散養160天以上、達到100萬步方可上市銷售。結合智能監控、批量屠宰、加工運輸等環節,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的跑步雞產品。每只跑步雞售價128—188元,貧困戶飼養每只雞可獲利30元左右。扶貧跑步雞作為河北省武邑縣貧困戶參與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兩年來已幫扶貧困戶超千戶。京東扶貧跑步雞的養殖過程采用低功耗跑步雞端到端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跑步雞運動步數實時可見,并在后臺通過對步數、雞場溫度、環境等進行多維度科學分析,實現綠色、生態、智慧養殖并預防系統性風險,提供可信的養殖監控,也幫助貧困戶提升養殖水平,為扶貧事業增進造血能力。2、案例名稱:商業銀行發揮優勢創新服務脫貧攻堅中國農業銀行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及扶貧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建立“銀行讓利、企業帶動、貧困戶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針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業銀行逐片區制定特色產業金融服務方案,2017年又啟動了“百優特色產區專項行動”,在國家扶貧重點縣中精選33個特色農業優質產區予以重點支持。農業銀行還注重金融創新,2016年以來,推出全行創新精準扶貧貸款產品31個,推出“鉆金銀銅”四卡信用貸款產品,并重點針對貧困農牧戶推出了“精準扶貧貸”產品。 同時,農業銀行在貧困地區著力打造“物理網點+自助銀行+惠農通服務點+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四位一體”新型渠道服務體系,讓貧困農戶足不出村辦理扶貧小額貸款提款、還息等金融服務。3、案例名稱:上藥國企擔當南派阿膠援疆助脫貧上海上藥神象健康藥業有限公司緊抓產業扶貧,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2016年,上海上藥積極援助當地特色優勢產業,與新疆金胡楊藥業有限公司開展的南派阿膠合作項目,結合受援地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精準發力,激活當地脫貧造血功能。上海上藥把“淡皮、兩面光”的南膠工藝精粹帶到喀什,金胡楊藥業按照相關標準和技術要求生產阿膠,并依托“神象”品牌和銷售網絡進入上海市場。在雙方合作之后,神象阿膠迅速得到了上海市民認可。4、案例名稱:五糧液集團多措并舉助脫貧四川省興文縣是省級烏蒙山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以來,五糧液集團公司對口幫扶興文縣,帶動群眾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底,在五糧液幫扶下,興文縣26個貧困村“摘帽”,9914名貧困群眾脫貧。為真正實現產業扶貧“解決好家門口就業問題”,五糧液集團捐贈縫紉設備330臺,直接在毛村開辦了扶貧車間。從最簡單的酒瓶外包裝做起,實現產銷對接,讓當地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既照顧了家庭又實現了增收。五糧液集團還創新建立“政府鼓勵+龍頭企業年度訂單+農科平臺技術支撐+種植大戶積極參與”的“訂單農業”模式,引導農戶走上“有增益、可持續”的發展之路。2017年,以“基地訂單”覆蓋等模式,扶持5000余戶貧困戶。2018年,經實地考察、調研,五糧液決定在興文縣等釀酒專用糧基地域內建立首期“脫貧奔康示范區”,探索村級扶貧新模式。5、案例名稱:碧桂園結對幫扶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碧桂園在全國9省區的14個貧困縣進行結對幫扶,以產業發展和就業培訓等為主要措施,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在廣西田東、江西興國等10個貧困縣,碧桂園開展苗木產業扶貧,并聯動碧桂園現代農業公司,幫助各縣挖掘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重點幫扶指導。同時,碧桂園結合農村需要與市場需求,尊重貧困群眾意愿,聯動物業公司等單位,采取“訂單式”就業培訓,并運用自身產業鏈為貧困群眾提供上萬個崗位和免費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特別是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擴展資料: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于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后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干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重點縣舍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參考資料:人民網-“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案例展示

精準扶貧的案例有哪些

3,精準扶貧是什么意思

精準扶貧工作就是政府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扶貧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精準扶貧是什么意思

4,政府扶貧的具體措施是什么

如:中國政府的扶貧政策 中國有針對性的扶貧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農村開始的,城市的貧困問題直到90年代中期隨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工人下崗和失業問題的產生才開始受到重視。由于50年代以來實施的嚴格區分農業和非農業人口的戶籍管理制度,造成了城鄉分割。城市人口一直享受由國家和工作單位提供的包括住房、醫療、子女教育和退休金等范圍廣泛的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而農村人口的社會服務和保障主要由家庭和社區負責,保障程度低且不穩定。人民公社制度解體后,農村人口的一些基本社會服務和保障(如基本醫療)還進一步惡化。 與城鄉分割的宏觀體制和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相適應,中國政府在農村和城市扶貧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農村扶貧的重點是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和貧困人口的收入增長,即“開發式扶貧”,而城市扶貧的重點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即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 農村扶貧政策 中國的農村扶貧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198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了《關于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198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六屆四次會議將“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盡快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況”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國民經濟“七五”發展計劃。為此,國家從上到下成立了專門機構負責農村扶貧工作,制定了扶持標準,確定了國家和省(區)扶持的貧困縣。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撥出專項資金用于貧困地區的開發(汪三貴,1994)。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農村扶貧政策經過兩次大的調整,第一次是1994年提出和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第二次是2001年制定和實施了《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但總體而言,到目前為止,農村扶貧的基本政策并沒有大的改變。農村扶貧的主要政策包括:滿足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和扶貧雙重目標、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的開發式扶貧、采用區域瞄準方式和推動政府主導下的全社會扶貧。這些主要的政策措施是相互配合的。 地區經濟增長與扶貧。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老、少、邊和偏遠的山區。這些地區的主要特點一是生態環境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二是人均農業資源匱乏、質量差(西南石山和喀斯特地區人均可耕地少,土地瘠薄,西北則水資源嚴重不足);三是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不足;四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服務,從而影響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五是上述因素共同導致農業生產率水平低下,市場和非農產業發育程度低。中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試圖改變這些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并將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結合起來,貧困人口主要是通過地區的經濟增長所提供的各種市場機會和就業機會受益。 開發式扶貧。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是中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個重要的政策轉變。80年代中期以前,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救助主要是針對喪失勞動能力和失去家庭成員的支持網絡的特殊貧困群體(五保戶),以及因大的自然災害而處于短期貧困的人口(災民),救助的主要方式是由國家或集體直接提供糧食、衣物和少量的現金等生活補助。而開發式扶貧所強調的重點是通過支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農業和非農業生產等多種創收活動來提[FS:PAGE]高貧困人口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同時通過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來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它所針對的是有勞動能力和生產資料的貧困人口。這一政策轉變與政府推行的地區經濟增長與扶貧相結合的目標相一致。 區域瞄準。中國在農村扶貧的瞄準方式上采用的是區域瞄準,即中央政府的絕大部分扶貧項目和扶貧投資主要是針對貧困地區的,而不是直接針對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貧困人口更多的是從各類區域發展項目中受益(如通過參加公共工程項目獲得工資收入),只有少量的信貸資金能夠直接到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央政府將縣作為基本的瞄準單位,并且確定了592個貧困縣作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新的扶貧開發綱要的主要工作對象。在貧困人口規模較大且高度集中的條件下,區域瞄準不失為一種既節約管理成本又有一定的準確性的有效瞄準方式。但隨著貧困人口規模的不斷減少和進一步分散到邊遠貧困的山區,以縣為基本瞄準對象會導致瞄準準確性的下降和扶貧資源大量漏出到非貧困群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2001年中國政府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通過縮小瞄準單位來提高瞄準的準確性。 政府主導下的全社會扶貧。中國扶貧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政府主導,政府不僅主導扶貧政策的制定,同時也主導扶貧資源的動員和分配。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貧困縣扶貧投資的統計,1998~2001年間中央政府的扶貧投資占貧困縣總扶貧投資的71%,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扶貧投資,這一比例則高達83%(中國農科院農經所貧困與發展室,2004)。中國政府主導農村扶貧的同時,也鼓勵社會各界的參與。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行政的力量動員和安排了黨政部門和大型國家企事業單位的定點扶貧,同時還動員和安排了東西對口扶貧;民間機構在其他領域的活動受到較多限制的情況下,政府通過優惠和寬松的政策鼓勵和容許各類民間組織和非正規的金融機構參與各種形式的農村扶貧工作;政府還通過利用外資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國際和雙邊機構的發展援助資金用于貧困地區的開發。 2. 城市扶貧政策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伴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結構調整,城市中失業和下崗問題越來越突出,城市低收入群體的貧困問題由此引起社會的關注。與農村貧困人口主要由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所導致的特點不同,城市貧困更多的是經濟結構轉型的產物。大部分城市貧困人口是以前的國有和集體企業的職工,在下崗和失業以前,這些職工所在的企業不僅為他們提供工資收入,而且還提供包括住房和醫療在內的各種社會福利。由于當時在全國還沒有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下崗和失業就意味著這些職工失去了一切收入來源。因此,城市扶貧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的農村扶貧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資,但中國的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中央政府對有困難的地區提供一定的補助。從1993年開始,上海市政府在全國建立了第一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隨后逐步在全國的大中城市得到試驗和推廣,并出現了不同的模式,其中上海模式、武漢模式和重慶模式是低保制度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典型代表(唐鈞等,2003)。1997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在全國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目的是在全國全面推行[FS:PAGE]城鎮低保制度。為了使城鎮低保工作進一步制度化,1999年,國務院又頒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對城鎮低保的對象、申請和審批程序、補貼標準、動態管理及監督和舉報等一系列制度方面的問題做出原則性的規定。到目前為止,城市低保制度已經基本覆蓋了所有城市和縣政府所在地的鎮。

5,什么是精準扶貧精準扶貧是怎么個扶貧法

都是村上說了算
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精確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精確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后,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因戶施策。通過進村入戶,分析掌握致貧原因,逐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資金到戶。在產業發展上,通過現金、實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補到戶;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補助資金可以直補到人;對讀中、高職學生的生活補貼、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學的資助費用,可通過"一卡通"等方式直補到受助家庭;異地扶貧搬遷、鄉村旅游發展等項目補助資金可以直接向扶貧對象發放。干部幫扶。干部幫扶應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從國家扶貧政策和村情、戶情出發,幫助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符合發展實際的扶貧規劃,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措施,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你好!精準扶貧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確定扶貧對象,到根據扶貧對象的特點特征及客觀條件,找出一個讓貧困者脫貧的辦法。會因人而異,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這個提法沒有毛病,只是各地方政府是否會嚴格按照執行的問題。會不會成為一個空洞的口號還真不好說。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6,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認定真正需要扶貧的對象2、落實切實可行的扶貧政策3、扶貧以后能持續脫貧的幫扶措施
強化源頭治貧、穩定脫貧、長效扶貧的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針對近些年扶貧過程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轉變觀念、厘清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扶貧攻堅工作規律性的認識。  轉變“抓扶貧就是給資金”的觀念,更加注重源頭治貧。堅持走“造血式”“開發式”扶貧的路子,瞄準致貧根源,實施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拓展中央及省級對口幫扶的政策內涵,著力從根源上解決長遠生計和持續發展。  轉變“抓扶貧就是搞幾個示范點”的觀念,更加注重穩定脫貧。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解決問題出發,通過逐戶精準幫扶實現整體脫貧致富,提高鞏固率,減少返貧率,堅決做到扶一個成一個。  轉變“抓扶貧就想一口吃個胖娃娃”的觀念,更加注重長效扶貧。從最貧困的村、最困難的戶和最急需辦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實實辦成一批實事,確保攻堅行動年年都有實際進展,貧困地區年年都有新的變化。  著力抓好“五大工程”下決心解決致貧關鍵問題  著力抓好產業扶貧工程。我們深入研究貧困地區資源優勢、人文優勢、生態優勢,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工則工、宜旅游則旅游,不搞“一刀切”,力爭2018年底每個貧困縣有10個規模以上扶貧龍頭企業,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覆蓋大多數貧困農戶的專業合作社,每個貧困戶有1個以上穩定增收項目。  著力抓好基礎扶貧工程。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先導性工程,把路、水、電、房等向貧困村延伸、向薄弱環節傾斜,力爭到2018年實現“三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的村通水泥路,實現人畜安全飲水達100%,實現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達100%。  著力抓好新村扶貧工程。進一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工作中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產村相融,保留田園風光,跟進公共服務,完善社區自治,著力建設一批“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著力抓好能力扶貧工程。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的重中之重。我們把提高貧困地區群眾能力素質作為根本的治貧之策,圍繞“每戶貧困戶有1個以上掌握適用技能的勞動力,有1個以上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目標,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力爭到2018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0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30萬人。  著力抓好民生扶貧工程。我們按照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全部將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做到新農保和新農合對貧困人口全覆蓋,將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優先納入民政生活醫療救助、教育補助、殘疾人救助、計生獎扶范圍,強化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切實解決農村群眾上學難、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等問題,實事求是地滿足貧困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創新新一輪扶貧攻堅方式方法  我們通過實踐探索,在扶貧工作中,總結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有生命力的方式方法,將其上升為制度和政策層面,確保扶貧開發工程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幸福工程。  一是建立需求導向機制。分市縣鄉村各層級制定個性化、菜單式、可操作的脫貧方案,做到“五個一”,即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增收致富項目、至少有一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至少有一人實現轉移就業、至少有一人享受農村低保、至少有一名對口幫扶人員,抓住制約具體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癥結問題,有針對性制定解決措施,扭住不放、久久為功。  二是建立精準幫扶機制。扶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的基礎上,精準確定扶貧對象,落實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保證統一有數、進退有據、應扶盡扶;推動幫扶措施精準,能量化的嚴格量化,能細化的堅決細化;推動資金使用精準,捆綁使用資金,實行項目化管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推動責任落實精準,派駐駐村幫扶工作隊,推動駐村干部真正駐扎在村、下沉到戶,不脫貧不撤組,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三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圍繞到2020年穩定脫貧的剛性承諾,重點是把好三個環節:一是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二是要求基層干部對貧困情況心中有數心中有底,堅決反對和打擊弄虛作假、虛報瞞報的行為。三是嚴格落實目標考核,按照“一事一主體、一主體一責任人”的原則,規劃到村、落實到人,做到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問事必問人、問人必問責”,確保全市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精準扶貧上海市精準扶貧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黎城县| 平潭县| 东平县| 耿马| 璧山县| 县级市| 辽源市| 满洲里市| 栾川县| 曲麻莱县| 于田县| 贞丰县| 福贡县| 三亚市| 溧阳市| 河间市| 斗六市| 湛江市| 太仓市| 辉县市| 乐至县| 江都市| 巫溪县| 聂拉木县| 宁都县| 上蔡县| 景洪市| 北安市| 贵港市| 儋州市| 靖宇县| 屏东市| 波密县| 元氏县| 乌审旗| 太原市| 华阴市| 明光市| 威宁|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