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裕陵西北約半公里,因兩陵并列,故有“東陵”、“西陵”之稱,陪葬有皇后曹氏等,現(xiàn)存一冢;宋英宗趙曙永厚陵,在永昭陵西北約半公里,)清代帝陵沒被盜的有:東陵中順治帝的孝陵,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以及在盛京三陵: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愛新覺羅氏祖墳永陵。
永昭陵陪葬墓上有盜洞,主墓未被盜。西漢末赤眉軍入長安,除文帝霸陵因傳說皆以瓦器隨葬而未被破壞外,其余西漢帝陵全被盜掘。東漢末年,董卓脅持漢獻帝南遷長安,“又使呂布發(fā)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寶”。西晉末年,長安饑民又挖開了長安城東南剩下的霸、杜二陵。曹操為備軍需,曾專門設立“摸金校尉”、“發(fā)丘中郎將”等官職負責盜墓,江南的孫吳政權(quán)也曾經(jīng)在長沙、江陵盜掘西漢貴族墓。唐十八陵,基本盜挖殆盡北宋鞏縣八陵,盜挖殆盡,南宋六陵,盜挖殆盡明代帝陵無一被盜(萬歷皇帝的定陵是考古發(fā)掘。定陵挖掘后,文物毀壞嚴重;文革時萬歷和兩個皇后的尸首在定陵廣場前被焚毀。)清代帝陵沒被盜的有:東陵中順治帝的孝陵,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帝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以及在盛京三陵: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愛新覺羅氏祖墳永陵
宋代靖康建炎年間遭金兵破壞,元代時地面建筑全部被毀。但是地下皇陵被盜情況要經(jīng)過考古發(fā)掘后才能確定!參考資料:宋陵,即宋朝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于鞏義市境內(nèi),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國中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皇陵群。現(xiàn)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3、根據(jù)鞏縣文物簡介所確定的各陵位置都在哪里?根據(jù)鞏縣文物簡介所確定的各陵位置,列述如下:宋宣祖趙宏殷永安陵。在西村公社常封村西,位于縣城正南約12公里,陪葬皇后及皇族等120人,但現(xiàn)均湮沒不見;宋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在西村公社滹沱村東南,即永安陵西北約半華里,陪葬皇后王妃等15人,現(xiàn)均湮沒;宋太宗趙光義永熙陵。在西村公社滹沱村東南,永昌陵西北約半華里,陪葬皇后王妃等15人,現(xiàn)存3冢;宋真宗趙恒永定陵。在芝田公社蔡莊村北,南距永安陵約2公里,中隔舊河灘,陪葬后妃及宰相寇準、丞相包拯等;宋仁宗趙禎永昭陵。在孝義公社寇家灣村東,北距縣城約1公里,陪葬有皇后曹氏等,現(xiàn)存一冢;宋英宗趙曙永厚陵,在永昭陵西北約半公里。陪葬有皇后、大臣等,現(xiàn)存皇后一冢;宋神宗趙頊永裕陵,在芝田公社八陵村南,位于永昌陵西約2公里。陪葬后妃等6人,現(xiàn)存4冢;宋哲宗趙煦永泰陵,位于永裕陵西北約半公里,因兩陵并列,故有“東陵”、“西陵”之稱。陪葬后妃等3人,現(xiàn)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