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松江區 > 世界海洋地圖,世界地圖海地位置

世界海洋地圖,世界地圖海地位置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1-15 06:23:27 編輯:上海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世界地圖海地位置

位于中美洲 的大安德烈斯群島 70E20N

世界地圖海地位置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00:00 / 05:27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3,求高清世界地形地圖中文的有島嶼海峽海洋的名字急急急

世界地圖高清超大(一億像素)_世界地圖地圖庫_地圖窩http://www.onegreen.net/maps/HTML/54369.html
你說呢...

求高清世界地形地圖中文的有島嶼海峽海洋的名字急急急

4,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

00:00 / 05:27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5,世界地圖 海地

海地地震發生在“恩里基約-芭蕉園”斷層的左旋走滑斷層,這一斷層的類型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安德烈斯斷層相似,它每年要承受約7毫米的板塊移動。達到里氏7級的地震可能在數月至數年內陸續引發余震,其中一些余震的震級會比較高,導致進一步損失。海底等位于加勒比板塊與北美板塊的交界地帶,因此這一地區很容易發生地震。

6,七大洲和八大洋的地圖名稱

00:00 / 01:32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7,世界主要海域和島嶼圖高清

界上主要的群島有50多個,分布在四個大洋中。太平洋海域中群島最多,有19個;大西洋有17個,印度洋有9個,北冰洋海域中有5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群島是位于西太平洋海域的馬來群島,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來、文萊、菲律賓、東帝汶等國。東西寬4500千米,南北長3500千米,總面積240.7萬平方千米。島上山嶺多,地形崎嶇;地殼不穩定,常有地震火山爆發。海峽較多,是東南亞

8,我要七大洲五大洋的地圖和簡介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五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關于前四個,大家都沒疑問,以下是南冰洋簡介,或許對大家有幫助:南冰洋,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于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環繞南極大陸,北邊無陸界的獨特水域。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連同南極大陸周圍的威德爾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別林斯高晉海等組成。因北邊缺乏陸塊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界限,某些科學家不予承認。但由于這些水域在氣候方面的均一性,以及在溝通三大洋使三大洋深層和底層保持含氧的低溫環境方面有重要作用,另一些科學家認為,把這些水域合為一個整體便于研究。海洋學家們則考慮該水體的物理特性及其中供養的同一動物區系,把它們劃為一個獨立的海域。曾有南極洋、南極海、南冰洋等多種稱呼,其北界劃定也有分歧。近期有關文獻多采用“南大洋”名稱,并以“副熱帶輻合線”為其北界。副熱帶輻合線是一條海水等溫線密集帶,幾乎連續不斷地環繞南極大陸,表層水溫12~15°C,呈現明顯的不連續性。因是水文界線,平均地理位置隨季節不同而變化于南緯38°~42°之間,故南大洋的面積也不固定,約為77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大洋總面積的22%左右。定義: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定義南極洋為以南緯60°為界的經度360°內,包圍南極洲的海洋,主要有羅斯海、別林斯高晉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以及部分新西蘭南部的斯克蒂亞海,面積2032萬7千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為17,968公里。海洋學家對此定義仍有不少異議,澳大利亞的地圖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南的洋面都標注為南冰洋,而不是印度洋。

9,我要七大洲五大洋的地圖和簡介

七大洲: 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五大洋: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關于前四個,大家都沒疑問,以下是南冰洋簡介,或許對大家有幫助: 南冰洋,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于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環繞南極大陸,北邊無陸界的獨特水域。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連同南極大陸周圍的威德爾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別林斯高晉海等組成。因北邊缺乏陸塊作為傳統意義上的界限,某些科學家不予承認。但由于這些水域在氣候方面的均一性,以及在溝通三大洋使三大洋深層和底層保持含氧的低溫環境方面有重要作用,另一些科學家認為,把這些水域合為一個整體便于研究。海洋學家們則考慮該水體的物理特性及其中供養的同一動物區系,把它們劃為一個獨立的海域。曾有南極洋、南極海、南冰洋等多種稱呼,其北界劃定也有分歧。近期有關文獻多采用“南大洋”名稱,并以“副熱帶輻合線”為其北界。副熱帶輻合線是一條海水等溫線密集帶,幾乎連續不斷地環繞南極大陸,表層水溫12~15°C,呈現明顯的不連續性。因是水文界線,平均地理位置隨季節不同而變化于南緯38°~42°之間,故南大洋的面積也不固定,約為77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大洋總面積的22%左右。 定義: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定義南極洋為以南緯60°為界的經度360°內,包圍南極洲的海洋,主要有羅斯海、別林斯高晉海、威德爾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以及部分新西蘭南部的斯克蒂亞海,面積2032萬7千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為17,968公里。海洋學家對此定義仍有不少異議,澳大利亞的地圖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南的洋面都標注為南冰洋,而不是印度洋。

10,七大洲四大洋地圖

1.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于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2.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3.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4.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意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5.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6.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7.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四大洋名稱的由來 1. 太平洋原名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越過大西洋進入新的大洋,那里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是個 “ 和平之洋 ”,故改名為太平洋.2. 大西洋出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故事.大力神阿特拉斯盜取天火給人間,又支撐天地分開.人們懷念他,認為遠方西洋就是 “ 大力神棲息的地方 ”,故得名大西洋.3. 印度洋古代歐洲人認為印度就是東方。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 /////////////////////七大洲和四大洋 詳解////////////////////////---------------------------------1.七大洲博覽(圖3-3)(1)【亞洲】超級大洲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2000年前的腓尼基人,住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并建立了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為了對頻繁的海上活動能定出確定的方向,于是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日出的地方”;而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則叫作“日落的地方”。“Asia”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意譯則為“日出之洲”。“Ereb”也衍變為“Europa”,音譯為“歐羅巴洲”,意譯即“日落之洲”。亞洲最大,全洲橫跨經度164°,東西時差達10個小時;縱跨緯度90°,為經圈的1/4。南北半球都有它的“轄地”。就面積而言,共有4400萬平方公里,為歐洲的四倍多或大洋洲的五倍。全球的陸地,亞洲幾乎占了3/10,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洲”。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亞歐大陸為世界上最大的大陸,總面積5071萬平方公里,其中亞洲大陸又占了亞歐大陸的4/5。亞洲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而且“地理之最”也多。從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出,世界最美的花采列島,就鑲嵌在它東部海周;大海從北、東、南三面將大洲圍合。它有著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69900公里)和面積最寬廣的大陸架(926萬平方公里)。亞洲還是個多半島、多海峽的大洲,半島與海峽數量之多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22萬平方公里),從它的西南部伸出。全洲半島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是半島面積最大的洲。亞洲的馬六甲海峽與英吉利海峽,并列為世界運輸最忙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為世界石油運輸線上最重要的“咽喉”,從這里出口的石油占世界1/3,戰略意義重大。亞洲還是個多島的大洲。島的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雖未成為“世界之最”,但全球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卻在它的懷抱。該群島有島嶼2萬多個,面積合242.7萬平方公里。島數之多,散布之廣,擁有世界大島數目之眾,均居世界首位。亞洲還是個自然面貌最復雜的大洲。在地貌“譜系”中,常規地貌和特殊地貌類型幾乎包羅萬象。其中,平原、高原、盆地、山脈數量之多,其他各洲均無法可比。世界最平坦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世界陸地的最低處——死海等,這些地形之“極”,亞洲一一具備。亞洲,還是世界上活火山(在人類歷史上噴發過的火山)最多的大洲,約200座,占世界活火山總數的一半以上。印度尼西亞是有名的“火山國”。亞洲也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多的大洲之一。“地震之國”的日本,平均每天就有4次地震。此外,中國、印尼、菲律賓、中亞國家地震也較頻繁。亞洲地形具有中高周低的分布大勢,由于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時間相對較晚,致使受擠壓而隆升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特別高大宏偉。全洲以山地、高原為主(占全洲總面積3/4),平均海拔高度達950米,除南極之外,亞洲為世界地勢最高一洲。亞洲地跨熱、溫、寒三帶,是世界上氣候類型最多的一洲。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亞洲應有盡有。尤其是季風氣候,其強烈的程度和影響范圍之廣,在世界上是最大、最典型的。東亞、東南亞、南亞、都是著名的季風區,亞洲是世界面積最大之洲,陸地面積大,本身對氣候就有巨大影響,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強烈的特點。受季風雨影響,亞洲降水較為豐沛。由于地形具有中高周低的分布特點,使形成的大河呈現出由大洲中部高地,向四周低地放射分流入海的特點。據統計,亞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洲。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60條。其中超過4000公里的大河也有7條,它們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叫湄公河)、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和鄂畢河。長江和黃河還分別為世界第三、第五長河。亞洲湖泊數量雖然不多,但“奇湖”甚多:具有“大海風度”的湖——里海(37萬平方公里),為全球最大的湖;“個性”怪戾的湖——死海,為世界最低(-392米,又說-400米),鹽度最大的湖;還有那“來歷不明”的湖——貝加爾湖(深1620米),為世界最深、蓄水最多的湖。亞洲地大物博。石油、鐵、錫、鎢、鎂、銻、稀土等礦儲量居世界第一,稻谷、茶葉、椰子(圖3—4)、天然橡膠(圖3—5)、金雞納霜(圖3—6)、馬尼拉麻(圖3—7)、柚木、胡椒、黃麻等產量分別占世界80%~90%以上,原油、魚產、大豆、棉花產量,均占世界總產30%~40%。亞洲沿海漁場面積寬闊,占世界沿海漁場面積的40%。亞洲人口數量之多,向為世界第一。全球人口目前已過58億,其中亞洲一洲,就占了34億,超過世界人口一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12億多)。印度居第二,也有9億。超過1億的國家,亞洲還有印度尼西亞(1.94億)、日本(1.24億)、巴基斯坦(1.37億人),孟加拉國(1.22億)。亞洲除日本為發達國家外,其余國家都為發展中國家。(2)【歐洲】半島式的大洲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洲大陸與亞洲大陸同為一“陸”。公元4世紀初,人們以烏拉爾山為界限。人為地將其分開,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稱為亞細亞洲,以西的地區則稱歐羅巴洲。從整個亞歐大陸看,歐洲大陸要比亞洲大陸小。歐洲大陸像亞歐大陸的一個“大半島”,一直伸向西方。其面積僅占亞歐大陸的1/5。歐洲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七大洲排第六位。雖然歐洲地域不大,但它在地理上,有許多特色卻給人們以深刻印象。首先是它的大陸輪廓參差不齊。北、西、南三面全為大海環抱。“半島式大陸”又伸出不少“亞級”半島,另外還有不少內海又將水面深深伸入內陸。整個大陸海岸線長37900公里,為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一洲。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伸入大陸的內海,有地中海、波羅的海、黑海等。大陸外還鑲嵌著許多島嶼,將整個大洲裝點得婀娜多姿。地形上歐洲也有不少特色。首先是全洲平原面積占大洲60%,比例之高為世界各洲之冠。由于平原遼闊,使全洲平均海拔高度僅300米,為世界平均海拔高度最低的一洲。平原多分布在大洲中部,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有西歐平原、中歐平原和東歐平原。由于第四紀冰川當年曾覆蓋北歐大地,北歐地面現遺留的冰跡湖比比皆是。僅芬蘭境內,大小湖泊就有6萬個,為世界著名的“千湖之國”。南歐是高山的匯聚地,馳名遐邇的阿爾卑斯山是非洲板塊與歐洲板塊碰撞后的一個“杰作”。其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有“歐洲屋脊”之稱。峰頂冰川密布,風光旖旎動人,為阿爾卑斯山最大的旅游勝地。地中海及沿岸區是兩大板塊的接觸區,這里形成了南歐火山、地震的分布帶。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就分布在此帶的意大利境內,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發生的一次大地震,6分鐘就將里斯本故城摧毀。歐洲面積雖小,但國家數量卻很多,大小有40個。因此長度不太大的河流,也往往一河貫流多國,成為“國際河流”,如多瑙河、萊茵河、奧德河等。歐洲的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帶影響很大,加上全洲地理緯度較高(北緯30°~70°),為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這里冬季不算太冷,夏季又不太熱,這種氣候特色,實為其它洲罕見。1996年7月盛夏,當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各國運動員,正冒著38℃以上的酷暑在運動場搏擊的時候,而同樣月份的歐洲,各國首都的最高氣溫預報值,卻僅有20~25℃,歐洲氣溫的這種“低值”現象,使歐洲氣候夏日涼爽。據人種學家研究,歐洲人種皮膚發白,與該洲氣候的溫涼長期“熏陶”,也是有著很大關系的。歐洲和其他大洲比,是一個人口密度大的大洲,全洲人口目前有76906萬人(僅次于亞洲)。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76人,在各大洲中居于首位。全洲人口的70%都住在城市,是世界城市化很高的一洲。居民的99%是歐羅巴人(白種人),在各大洲中,種族構成相對比較單一。歐洲有不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行列的國家。大部分國家目前已成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數量不多。在今日世界經濟領域中,歐洲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高的,經濟總產值居各大洲首位。工業產值占全世界約45%,農業和運輸業產值約占全世界40%(未包括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歐洲在商貿、金融及旅游業方面,更占有一定優勢。(3)【非洲】“高原大陸”在東半球的西南部,有一塊略似三角形的大陸,這塊大陸加上它東面的“小陸”馬達加斯加島等,組成了一個外形非常單調的大洲,它就是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全洲面積302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洲。由于主體大陸地形主要是由較平坦、平均海拔為750米的高原組成,故又稱“高原大陸”。以剛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北部邊緣為界,可將非洲“一分為二”:東南部是海拔1000米的“高非洲”,西北部是500米以下的“低非洲”。非洲大陸雖然輪廓簡單——海岸平直,島嶼極少,但仍有不少頗具魅力的地理奇趣贏得了人們對它的關注。首先,在這塊大陸的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盤踞,其面積達777萬平方公里。此外,在非洲東部還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東非大裂谷帶,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亞死海北部,全長6400公里,為世界上最長的大裂谷。用板塊學說解釋,從這個裂谷帶開始,今后若干年后,通過巖石圈的進一步破裂擴張,這里將產生一個新的“大洋”。目前,在這條裂谷帶上,已經有一些地殼頻頻傳來火山、地震活動信息;并已形成了如維多利亞湖(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水湖,水深1435米)、馬拉維湖(非洲第三大淡水湖)等一些斷層湖。東非的兩座大火山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非洲第一高峰)和肯尼亞火山(5109米),亦是東非裂谷帶地殼運動的“杰作”。由于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又形成了許多氣候上的特色:全洲大部分地區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地區面積廣大,故本大陸又有“熱帶大陸”之稱。受氣候、地形的制約,非洲的河流也頗具風韻,分布于熱帶雨林區剛果盆地中的剛果河(扎伊爾河),為世界上僅次于亞馬孫河的第二條水量最大的河。該河發源于東非高原,最后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為世界最長的河(全長6671公里)。非洲南部贊比西河上的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也稱維多利亞瀑布),為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非洲為世界古文化發祥最早的大洲之一。埃及已有6000年的歷史。東非高原一帶,更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目前,全非洲人口已達72300萬(1994年)。獨立國家數達55個。在最近80年中,人口凈增3倍,為同期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一洲。主要居民為黑種人(占全洲2/3),其余為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非洲是個資源豐富的大洲。目前,已知礦產儲量,石油78億噸。硬煤800億噸,鐵礦300多億噸,鉻礦30億噸。鋁土礦90億噸,磷酸鹽270億噸——這兩種礦都高于其他各洲。另外,金剛石儲量占世界95%左右,儲量有9億克拉。黃金儲量估約占世界 2/3。鈾、鈷、鋰、鈮等礦儲量也很可觀。世界草原面積的28%分布于非洲,為各洲第一位。草原動物中的斑馬、長頸鹿、非洲象(圖3—8)、獅、駝鳥(圖3—9)、食蟻獸等,早已馳名世界。此外,非洲還是咖啡、棗椰、油棕(圖3—10)、香蕉等經濟作物的故鄉,非洲的可可、丁香、除蟲菊,劍麻、棕櫚油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由于長期的殖民統治,使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洲。目前,各國均屬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一般都位居于沿海;最不發達國家,多數在大陸內部。全洲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2.8%,經濟結構畸形,片面發展供出口的農、礦產品,糧食一般不能自給。(4)【大洋洲】“大洋中的陸地”“大洋洲”一詞,指太平洋西南部的大陸及赤道南北的許多島嶼。此名意為“大洋中的陸地”。1812年,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洲。因為它的陸地面積只有897萬平方公里,比世界第6大洲歐洲還小。其實,如按它的地域跨度來說,它的范圍卻很大,東西最寬距離可達12000公里(從密索爾島到復活節島),南北最寬距離也有7500公里(夏威夷到新西蘭)。陸地面積加上水域面積,大可稱為“世界之最”。大洋洲中的大陸,指的是:“澳大利亞大陸”,面積占全洲陸地82.9%,也有人稱其為“澳洲”。大洲中的“島嶼”共1萬多個,包括有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島、北島、伊利安島(世界第二大島),以及被法國人杜爾威爾所命名的美拉尼西亞群島(意為“黑人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意為“小島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意為“多島群島”)等。大洋洲雖然島嶼很多,但人口并不多。全洲人口2800萬(1994年)。每平方公里僅約3人。人口密度除南極洲之外,是最稀的一洲。而且居民主要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占全洲人口的60%,又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澳大利亞大陸是一塊地質年齡很古的大陸。遠在地球歷史最早的太古代時期,它已有陸核生成,并由于巖漿分異作用,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金屬礦床。以后的時代,又先后形成了其他不同類別的礦藏。其中,鐵、鋁土、鎳、鈾、金、鉛鋅、煤、石油、天然氣等,在該大陸上都有埋藏。此外,新喀里多尼亞的鎳和鉻,瑙魯的磷酸鹽,儲量也很可觀。由于南回歸線橫貫澳大利亞中部,使大陸氣候呈現出又干又熱的特點。熱帶、亞熱帶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占達大陸35%。地面河湖也顯得稀少。但大洋洲地下水資源豐富,東中部的大自流盆地,儲水量很大,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面積達175萬平方公里,為澳大利亞農牧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水源。澳大利亞距其他大陸非常遙遠,故在動植物上,有許多“土生土長”的特有種類。光有袋目的動物,就有150種,如袋鼠(圖3-11)、袋鼬、袋貍、袋熊、袋鼯、袋狼、袋鼴等等。此外,鴨嘴獸,考拉等,也頗珍奇。澳大利亞的東北海域,珊瑚十分發育,這里的一個珊瑚礁群——大堡礁,長達2000公里,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澳大利亞大陸有一種叫作“杏仁桉”的大樹,樹干能長到100米開外,為世界最高的樹。曾有一棵竟高達156米,可謂“喬木之王”!大洋洲陸地面積雖然在世界各洲最小,但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經濟卻很發達,屬于發達國家之列。尤其是澳大利亞,在南半球,從面積大小以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看,都是一個大國。(5)【美洲】西半球的大洲如果將我們所在的東半球視為地球“正面”,在它的“反面”就是西半球,還有兩個形似三角狀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對應時區,與我們東半球正好差12小時。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由于南美洲、北美洲兩塊大陸各居一方,并各自有其特點,故人們以巴拿馬運河為界,把北部的美洲稱為“北美洲”,把南部的美洲稱作“南美洲”。巴拿馬共和國,是地跨兩洲的國家。有關“亞美利加”的來歷,一說是起名于1502年曾到南美作過探險的意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之名;另一說法是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航行時,探知尼加拉瓜(在北美洲)產黃金的地點,發現當時印第安人已將此地稱之為“亞美利加”或“亞美利斯哥山”,并有“亞美利哥部落”。這一消息傳遍西歐,“亞美利加”之名從此成為洲名。北美洲:位居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間的美洲,是北美洲的轄區。其最北端是格陵蘭島,南至馬里亞托角。全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洲。其中島嶼占410萬平方公里,島嶼面積所占大洲的比例為世界各洲之冠。北美大陸在緯度位置,海陸形勢,氣候特點,植被分布等諸多方面,都與亞歐大陸有相似之處,尤其是氣候分布,基本上是亞歐大陸氣候的一個“縮影”。盡管如此,北美洲仍有許多特點。從全洲輪廓看,大陸海岸線非常曲折,而且岸外島嶼成群結隊。其中的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一大島,巴勞島(5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五大島。著名的哈德孫灣、墨西哥灣深深地伸入了大陸內部,成為“地中之海”。北美的地塊也非常古老,許多地塊年齡在25億年以上。按板塊理論解釋,本大陸是在最古老的四塊原始陸塊基礎上,通過與其他板塊不斷碰撞、聯合,使原古陸“增生”而逐漸形成今日之規模。其中的加拿大地盾(古陸)的變質巖體,至今還出露于地表,成為現代研究古陸難得的“標本”。北美西部的山系(內華達山、海岸山脈等)就是由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遇,互相擠壓而形成的大山 脈。從宏觀看,北美地形具有東西高、中部低,呈三大縱列帶排列的大勢。東帶是久經侵蝕的阿巴拉契亞高地,西帶是包括內華達山、海岸山、落基山在內的科迪勒拉山系(北段)。中帶為北美大平原。科迪勒拉山系中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長400多公里,最深達1830米,為美洲最大的峽谷帶。峽谷兩側古地層呈層狀分布,是地學家研究地球歷史的一部活“教科書”。現已辟為美國國家公園。中部大平原中,為世界大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區,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22個。其中的“五大湖”,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8.24萬平方米),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大平原中的密西西比河(長6262公里),為世界第四長河,歐洲人未來美洲之前,此河已經存在,故又有“老人河”之稱。北美東北部的格陵蘭島,是一個冰雪覆蓋的冰原,全島 84%的地區都是冰,冰體平均厚度達2300米,冰的總體積約260萬立方公里,是僅次于南極的第二個大陸冰體,為世界大陸冰川面積最大的島嶼。全島每年生成的冰山多達1.3萬~1.5萬座。北美洲的氣候分布格局,頗似亞歐大陸,但季風氣候沒有東亞那么典型。由于本洲位置總體偏北一些,故溫帶大陸性氣候更占絕優勢。此外,其龍卷風和颶風常在本洲肆虐,經常給北美各國帶來巨大損失。北美礦產資源也較豐富,鐵、鎳、銅、鋅、金、銀、鉑、鈾、鋁土、石棉、鉀鹽、煤、石油等礦,在世界上也均有一定地位。此外,紐芬蘭附近的海域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全洲有23個國家,總人口 44800萬(1994年)。其中,美國和加拿大為兩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他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全洲工業產品在世界總產量中的比重:生鐵、鋼、銅、鋅均占20%左右,鋁占40%以上,鉛占26%左右,汽車約占37%。北美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玉米、小麥、稻米、棉花、大豆、煙草等產量,在世界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島諸國主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作物,大多數國家經濟單一,主要發展單一的種植園經濟。南美洲:巴拿馬運河到德雷克海峽之間的美洲,被稱作“南美洲”。全洲為大西洋、太平洋所包圍,大陸輪廓北寬南窄,略像個“直角三角形”。是一個海岸平直,缺乏半島和島嶼的大洲。全洲面積179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1500萬(1994年),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少的地區之一。從地形大勢看,南美洲與北美洲特點頗為相似,也具有東西高、中部低,三大縱向地帶控制整個大陸地形的局面。西帶的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為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其成因與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直接有關。板塊接觸帶火山廣布,地震頻繁,為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東部組成部分。史載以來,世界上最大的8.9級地震——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就發生在這個火山地震帶上。這里的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為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中部由北至南,由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三大平原組成。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56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該平原地勢低平坦蕩,海拔僅150米。平原上茂密的熱帶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林內喬木、灌木、草本植物達4~12層,僅植物就有4000余種,木材總儲量達8億立方米,占世界森林資源1/5以上。其中,貴重木材就有數百種,如紅木、烏木、榕樹、黃松木、巴西果、三葉膠、乳木、椰子等等。奇特的動物在林中隨處可見,如地面動物有美洲豹、貘等;樹棲動物有樹獺,吼猴、浣熊等;爬行動物有巨蟒、蛇、蜥蜴、鱷等;禽類有蜂鳥等。南美洲東部為高原區,其中,巴西高原是一個由多種變質巖組成的古老高原,因受長期風化侵蝕,海拔已不太高,僅有300~1500米左右,但其面積仍有50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緯10°與南回歸線之間,赤道穿過本陸北部,熱帶氣候占有絕對優勢,加上東部受近海南北信風所帶來的降雨影響,使南美洲成為世界上一個“濕熱大陸”。這種氣候特征不但對造就南美熱帶雨林大有好處,而且使亞馬孫河成為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也起到一種“幫手”作用。南美洲不但生物資源、水資源在世界上占有優勢,而且地下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其中石油、天然氣、鐵、錳、鋁土、錫、銀、硝石、硫磺、鉍、鉑等名列世界前茅。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盆,一向有“石油湖”之稱。巴西的伊塔比拉鐵礦不但儲量大,而且含鐵率高(達70%),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大富鐵礦。智利盛產銅和硝石,更有“銅礦王國”“硝石王國”雙譽。秘魯的鉍礦,儲量高居世界首位。南美洲現已有12個國家獨立,它們均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構成中,工業以采礦業和制造業為主,農業種植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南美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高。尤其是巴西,經濟實力已居南美之首,并成為世界“第八經濟大國”。(6)【南極洲】冰雪“大本營”在地球的南端,有一個人跡罕至的大洲,它就是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抱的南極洲。由于這里自然條件過于嚴酷,到達的人至今不多,故仍給人們以神秘之感。有些地理讀物,稱其為“神秘的南極洲”。在全球七大洲中,南極大陸是人類最后發現的一塊大陸。1772~1776年,英國船長庫克曾率先環南極航行一周,可謂尋找本洲的最早嘗試。1820年,俄國探險家別林斯高晉,被認為是最早看到南極洲的三人之一(另兩個是美國人帕爾默和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別林斯高晉曾首先發現了南極圈以內的島嶼,并將所發現的島命名為彼德一世島和亞歷山大一世島(現稱亞歷山大島)。1911年12月4日,挪威阿蒙森探險隊,終于第一個到達了南極點。1912年1月18日,英國斯科特探險隊也相繼到達了南極點,但在回程的路上,由于勞累、饑餓、凍傷、雪暴折磨,全員(5人)不幸全部遇難。南極洲總面積有141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的9.4%,為世界第五大洲(圖3-12)。大陸海岸線長24700公里,其中的7500公里為陸緣冰架。大陸周圍的海洋,每年有9個月( 3~11月)要被海冰封鎖。這些都成為人類接近南極大陸的巨大屏障。南極洲,是一個“地理之最”較多的大洲。首先,其地理緯度就是世界一“最”。南極洲除個別島嶼和部分半島外,絕大部分地域都在南極圈以內,成為一個地理緯度最高,接受光熱最少的大洲。南極洲是地勢最高的大洲。比號稱“高原大陸”的非洲還高。整個大陸98%的土地被厚厚的冰雪壓在底下,使原來基盤平均海拔只有410米高的大陸,一下子加厚了5.7倍,成為平均海拔2350米的世界最高之洲。冰厚普遍有1880米,最厚處達4800米,冰體積達2450萬立方公里,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冰雪大陸”,也有人稱其為“白色大陸”、“世界冰庫”。冰量占世界總量的90%,為世界冰雪的“大本營”。南極洲的冰體如果全部融化,能使世界洋面升高60米!南極大陸冰屬于淡水資源,其量占全球淡水資源的 70%。因此,南極洲又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資源“寶庫”。南極大陸冰體在重力作用下,每年要從高處緩慢向四周低處冰緣移動,外伸成300多個陸緣冰或冰川。其中,麥克羅伯遜斷裂谷地中的蘭伯特冰川最長,長度達

11,世界上海洋主要分布在哪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并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并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于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并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占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于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于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里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于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仿佛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我們的地球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世界海洋主要由四大海洋組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
不說了,頂了。
大陸的水半球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陸地大部分在北半球,北極附近卻是海洋.海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南極確實一片大陸~~~~
地球上啊

12,世界的地圖的劃分幾大洋幾個板塊誰能給我個詳細的答案嗎

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說,所畫范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范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最長的緯線。緯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9、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10、緯度范圍:0° 30°為低緯度;30° 60°為中緯度;60° 90°為高緯度。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占29%,海洋面積占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經線 半圓(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有長有短 東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于亞洲。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1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0、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21、地球表面形態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2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上。 25、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長應與
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塊。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文章TAG:世界海洋地圖世界世界海海洋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沁阳市| 无棣县| 威海市| 富川| 建德市| 长宁区| 泸定县| 枝江市| 阿拉善右旗| 和田县| 莎车县| 邵阳市| 丰城市| 连南| 色达县| 科技| 桦南县| 大连市| 永春县| 扶沟县| 日土县| 扶风县| 宿迁市| 金平| 买车| 托克托县| 麻城市| 岳普湖县| 台湾省| 桃江县| 德保县| 神农架林区| 灵丘县| 宁武县| 自治县| 揭西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沅江市| 包头市|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