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濮陽人,這個問題我回答相對有一點點優勢,濮陽占地4188平方公里,長居人口400百萬左右,對外說到濮陽,我們常常說“華夏第一龍”,濮陽也已“龍鄉”自居,外界也稱中華帝都、華夏龍都等。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
1、在河南濮陽出土的“中華第一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那具體第一條龍的圖案是什么時候形成的?1987年有了答案。在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故鄉濮陽戲水坡,發現了一座墓葬,墓主人身高1米84,墓主人的東側用貝殼精心堆砌成了一條龍的圖案。經科學的碳14方法測定,該貝殼距今已經6000多年,這邊是中華第一龍,貝殼在那個時代是最為稀少珍貴的東西,墓主人能用貝殼給自己陪葬,組建其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很多人認為這個墓穴的墓主人便是黃帝的孫子顓頊。
2、河南濮陽蚌塑龍和遼寧的石塊堆塑龍,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華第一龍”?
大家好,我是濮陽人,這個問題我回答相對有一點點優勢,濮陽占地4188平方公里,長居人口400百萬左右,對外說到濮陽,我們常常說“華夏第一龍”,濮陽也已“龍鄉”自居,外界也稱中華帝都、華夏龍都等,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于戰國時期,因位于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后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并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圣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中華第一龍”是仰韶時期(傳疑時代,該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隨葬品,與之同時出土的,還有虎,
龍和虎都是用蚌殼擺塑而成的,其墓的主人則是一具1.79米的、躺在龍虎之間的森森白骨,很大可能就是顓頊。更撲朔迷離的是黃帝“乘龍升天”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傳說,被在該墓葬所出土的“乘龍升天”蚌殼擺塑所證實———“乘龍升天”是傳說,卻系歷史的真實反映,大家知道,濮陽屬于中原地區,中華歷史發祥地之一,圖中的人物是誰有待考證,帶至少可以說明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還是相當高的。
由于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有限,經常以物換物,中原地區距離海邊較遠。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于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當時的海貝類也屬于稀有資源的一種,更能彰顯自身地位,貝類在當時有很大的市場價值。用貝類裝點成龍和虎,有更好的社會地位體現和文化價值挖掘,
3、龍的起源來自哪里,是否真的存在過?
龍,中國的神物,呼風喚雨,上天入地下海,吐水噴火,無所不能。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個我們沒有見過的動物,至于龍哪來的,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組合說我們看龍的組成部分:牛頭、鹿角、魚鱗、虎腿、鷹爪、鯉須、鱷吻、蛇身、駝眼,也就是說龍是由很多動物精華部分,拼湊在一起的,合成了這個具有神性的東西。更有傳說是,上古時期黃帝部落的圖騰是條蛇,
黃帝有德征伐四方,打敗了別的部落并不奴役或屠殺他們,而是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更大的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的一部分也加在自己的圖騰上,今天加個虎腿,明天加個鹿角,隨著黃帝一統中原,蛇圖騰也變成了龍圖騰。二,鱷魚說說在江淮流域,原來有種鱷魚,有近十米長,跟龍的樣子相似,又特別喜歡在雨后出現,所以,古人以為它是來布雨的。
農業社會又對降雨特別關注,所以漸漸崇拜起這種鱷魚,慢慢地把它神話成龍。三,滅絕古生物說說龍是種真實存在的生物,比如古代有“御龍氏”(用龍駕車的人),“縢龍氏”(喂養龍的人),跟“司馬”之類的姓很像,司馬原來就是種給諸侯養馬的職業,御龍也應該有過這份工作,《左傳》中就有不少關于龍的記載,只是由于各種原因,已經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