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上海 > 靜安區 > 準自首,投案自首需要準備什么手續嗎

準自首,投案自首需要準備什么手續嗎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1-11 12:34:08 編輯:上海本地生活 手機版

1,投案自首需要準備什么手續嗎

不需要準備什么手續。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就是自首。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你好!如果刑事立案了,自首可以減輕處罰,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需要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
不需要。自首就是主動歸案加如實供述。別的不需要。

投案自首需要準備什么手續嗎

2,準自首有兩個成立條件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準自首有以下兩個成立條件:1、主體是已經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2、如實供述了自己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和掌握的其他罪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準自首有兩個成立條件是怎樣的

3,自首和立功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的行為。一、自動投案,是指犯罪嫌疑人主動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如實供述應當認定為自首。三、立功表現,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有檢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有揭發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同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立功表現。

自首和立功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4,準自首如何解釋

法律分析:準自首又被叫做特殊自首,一般是指采取了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主動去向司法機關供述,還沒有被掌握的非同種犯罪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視同為自首處理,特殊自首相對一般自首主要表現在,適用對象的特殊性。一般自首只是使用于一般的犯罪人,特殊自首更適合采用了強制措施的罪犯。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5,自首量刑標準

我國《刑法》第67條第1款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是我國刑法對自首處罰的一般規定。應當注意,我國刑法對自首采取的是相對從寬原則而非絕對從寬原則。絕對從寬原則是指應當從寬,而相對從寬原則是指可以從寬。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在一般情況下都要予以人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在個別情況下,犯罪分子罪大惡極,雖然具有自首情節,但將自首情節放到整個犯罪情節中考察不是以成為犯罪分子從輕處罰的根據的,就可以不對其從輕處罰。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罪較輕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免除處罰。這里的犯罪較輕,刑法沒有規定法定標準。我國刑法通論認為,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視為較輕之罪,否則就是較重之罪。

6,準自首和特別自首的區別

法律分析: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特別自首,亦稱準自首,是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為。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第六十八條 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投案自首的法律規定

投案自首簡稱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自首可以獲得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罪行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因此,自首是從輕或減輕處罰的重要情節,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爭取自首。以下情形視同自動投案:第一、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第二、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函、電話投案的;第三、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第四、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第五、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抓捕的;第六、并非出于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第七、公安機關通知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準自首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準自首又稱特殊自首,是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動向司法機關供述未被掌握的非同種犯罪的行為。該行為視同自首處理。相對于一般自首,特殊自首之所以特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是適用對象的特殊性。一般自首適用于一般犯罪人,而特殊自首只適用于已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其次是適用條件的特殊性,特殊自首的適用條件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準自首”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職務犯罪案件的實際情況,在《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細化了認定情形,包括:犯罪分子如實交代辦案機關未掌握的罪行,與辦案機關已掌握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犯罪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種罪行的。法律依據:《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沒有自動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以自首論:(1)犯罪分子如實交代辦案機關未掌握的罪行,與辦案機關已掌握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2)辦案機關所掌握線索針對的犯罪事實不成立,在此范圍外犯罪分子交代同種罪行的。

9,自首的情節認定是怎樣的

怎樣認定自首情節所謂自動投案,一般是指犯罪未被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尚未被司法機關查獲或被群眾扭送,犯罪人主動將自己置于司法機關的合法控制下,接受司法機關的審查與裁判的行為。對此,司法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其一,投案時間。關于自動投案的時限,既可以是犯罪事實被發覺以前,也可以是犯罪事實被發覺之后,但不管怎樣應是在犯罪人尚未歸案之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或者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均已被發覺,犯罪人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經查實已準備去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都應當視為自動投案。顯然,投案時限的放寬,有利于犯罪人棄暗投明,作出積極的選擇。其二,投案意志。自動投案作為犯罪嫌疑人犯罪后實施的具有“自動性”的行為,是基于其自由意志選擇的結果。至于投案的動機則因人而異。有的出于真心悔改,爭取寬大處理;有的懾于法律威力,迫于走投無路等。無論出于何種動機,均不影響自動投案的成立。其三,投案對象。行為人必須向有關機關或者人員承認自己實施了特定犯罪。其投案對象既可以是負有偵查、起訴、審判職能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及其派出單位,如街道派出所、人民法庭等,也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和其他有關負責人。投案對象的寬泛性為犯罪人自首的實現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其四,投案內容。投案內容表現為犯罪人必須自愿置于有關機關或個人的控制之下,接受國家的審查和裁判。犯罪分子自動投案后,必須接受司法機關的偵查、起訴和審判,不能逃避,才能使自首成立。倘若犯罪人自動投案并供述罪行后又隱匿、脫逃,或者推翻供述,意圖逃避制裁的,或者委托他人代首而本人拒不到案的,都屬于拒不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不能構成自首。以上四個方面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成立自動投案。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首先,投案人供述的必須是犯罪事實。在司法實踐中,鑒于犯罪人因作案時間、地點、環境的特殊或因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往往難以當即做出全面供述或準確供述,故只要求其能供述主要犯罪事實即可。如果犯罪人只供述自己的次要的犯罪事實而回避主要犯罪事實,則不能視為自首。其次,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須是自己的犯罪事實,即由自己實施,并由自己承擔刑事責任的罪行。當然,這里既可以是投案人個人單獨實施,也可以是與他人共同實施,既可以是一罪,也可以是數罪。再次,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必須如實。所謂如實,是指犯罪嫌疑人所首事實與所為事實相一致。最后,投案人供述犯罪事實必須主動。所謂主動,是指犯罪人出于自愿,積極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其主動性體現其主觀惡性的減弱。上述自動投案和主動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自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您好, 1 自首是如何認定的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動投案,是指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機關發覺,或者雖被發覺,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訊問、未被采取強制措施時,主動、直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犯有數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2 自首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10,準自首是什么意思

在我國刑法理論上,自首有一般自首與準自首之分,準自首亦稱余罪自首。準自首是《刑法》總則規定的另外幾種自首類型,是指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是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這個應該以自首認定,也就是準自首。準自首與一般自首的區別主要是:這一類犯罪人在客觀上沒有自動投案的行為,它實際上屬于一種是在被動歸案以后所實施的自首行為,但對他所交代的余罪來說,仍然符合自首的本質特征,因為當初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或者是判決刑罰的時候并沒有發覺其還有其他犯罪,他把其他犯罪說出來,讓國家進行追訴、審判,同樣是節約了司法資源,同樣反映了他有認罪、悔罪改過自新的態度,所以,也應該認定為自首。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準自首與自首的區別:(1)設置體系不同。(2)效力范圍不同。(3)適用對象不同。(4)成立條件不同。(5)處罰原則不同。(6)立法導向不同。法律依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11,自首是如何認定的自首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主要是兩點:1、自動投案 2、如實供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的規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動投案,向公安、司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為。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檢察機關多年來在反貪偵查和起訴的工作中,對于紀檢監察機關移送的大要案件,由于偵查方向明確,偵查范圍較為集中,因而具有偵查效率高、偵查終結時間短、起訴率高、案件質量好、翻供率低及社會效果好等特點。司法實踐中,根據對涉嫌違紀的被調查人在被調查期間態度良好的情況,通常在紀檢、監察移送的案件時都會向檢察機關提出以“自首”論的建議。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并結合“兩高”剛剛發布的《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筆者對于如何確認移送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認定自首范圍問題探討如下: 一、涉嫌違紀、違法的人員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交代自己全部違紀、違法以及全部犯罪事實的,在紀檢、監察機關向檢察機關移送案件時,無論有無以“自首”論的建議,只要本人主動到案的,可以屬于“自首”。但是,對于不能主動向檢察機關到案或拖延時間以至于逃跑的,則不能認定自首。 二、涉嫌違紀、違法以及犯罪的人員,被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相關必要措施后,經組織教育后,能積極如實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后移送檢察機關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不能予以“自首”論。 三、對涉嫌違紀、違法以及犯罪的人員投案后,在被紀檢、監察機關查...檢察機關多年來在反貪偵查和起訴的工作中,對于紀檢監察機關移送的大要案件,由于偵查方向明確,偵查范圍較為集中,因而具有偵查效率高、偵查終結時間短、起訴率高、案件質量好、翻供率低及社會效果好等特點。司法實踐中,根據對涉嫌違紀的被調查人在被調查期間態度良好的情況,通常在紀檢、監察移送的案件時都會向檢察機關提出以“自首”論的建議。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并結合“兩高”剛剛發布的《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筆者對于如何確認移送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認定自首范圍問題探討如下: 一、涉嫌違紀、違法的人員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交代自己全部違紀、違法以及全部犯罪事實的,在紀檢、監察機關向檢察機關移送案件時,無論有無以“自首”論的建議,只要本人主動到案的,可以屬于“自首”。但是,對于不能主動向檢察機關到案或拖延時間以至于逃跑的,則不能認定自首。 二、涉嫌違紀、違法以及犯罪的人員,被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相關必要措施后,經組織教育后,能積極如實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后移送檢察機關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不能予以“自首”論。 三、對涉嫌違紀、違法以及犯罪的人員投案后,在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過程中主動交代涉嫌犯罪的事實,移送檢察機關后經查證主要犯罪事實屬實,非主要事實有出入或有遺忘的,因屬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應予以“自首”論。但是,經檢察機關查證主要犯罪事實有出入,雖然非主要事實屬實的,也不能予以“自首”論。 四、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人員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而在查處的過程中抗拒調查,又因涉嫌犯罪移送檢察機關后,能積極主動如實交代自己全部未被檢察機關發現的犯罪事實,因屬經“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檢察機關應予以“自首”論。 五、對涉嫌違紀、違法案件中涉嫌共同犯罪的人員投案后,在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和檢察機關偵查、起訴時,根據“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的規定,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同時未因同案犯職權重而隱瞞或為其銷毀證據的,應予以“自首”論。 另外,根據“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實,同時,對共同犯罪的全部犯罪事實中主要部分,如:預謀、組織、分工、協作、實施過程、犯罪后果、分贓情況能予以供述的,應予以“自首”論。 六、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人員投案后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又因涉嫌犯罪被檢察機關查處的過程中主動交代自己全部犯罪事實,經查證屬實并積極配合追繳贓款、贓物成效顯著的以“自首”論。但是,對不積極配合追繳贓款、贓物,或主動授意親友藏匿的不能予以“自首”論。 七、對涉嫌違紀、違法以及犯罪的人員投案后,在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和檢察機關偵查、起訴、一審判決前的過程中,對主動交代自己和所知他人的犯罪事實后又翻供的,不應以“自首”論。 此外,對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因涉嫌犯罪,移送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中應予以“自首”認定的,移送單位應以書面形式建議并移交相關證據材料。檢察機關對該案是否予以認定也應以書面形式回復,并對建議的具體內容作出詳細具體的說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人民檢察院)

12,自首該如何認定

認定自首是否成立,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共同犯罪自首的認定  正確認定共同犯罪人的自首,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共同犯罪人自己的犯罪事實的范圍。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各種共同犯罪人自首時所要交代的自己的犯罪事實的范圍,與其在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和具體分工是相適應的。  1.主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主犯可分為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前者包括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以及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后者是指除首要分子外其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其首要分子必須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其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所及或支配下的全部犯罪事實;其他主犯必須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在首要分子的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的支配下的單獨實施的共同犯罪行為,以及與其他共同犯罪人共同實施的犯罪行為。  2.從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從犯分為次要的實行犯和幫助犯。次要的實行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犯罪分子自己實施的犯罪,以及與自己共同實施犯罪的主犯和脅從犯的犯罪行為;幫助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自己實施犯罪幫助行為,以及自己所幫助的實行犯的行為。  3.脅從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包括自己在被脅迫、被誘騙情況下實施的犯罪,以及所知道的脅迫、誘騙自己犯罪的脅迫人、誘騙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  4.教唆犯應交代的犯罪事實的范圍,包括自己的教唆行為,以及所了解的被教唆人產生犯罪意圖之后實施的犯罪行為。  總之,共同犯罪人在自首時交代的犯罪事實,包括自己實施我犯罪,以及自己確實了解的、與自己的犯罪事實密切相關的其他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事實。這是由共同犯罪的特性和自首的本質所決定的。  (二)數罪自首的認定  正確定數罪的自首,關鍵在于判斷犯罪人是否如實地交代了所犯數罪,并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對于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所犯全部數罪的,應認定為全案均成立自首。對于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僅如實交代所犯全部數罪的一部分,而未交代其中另一部分犯罪的,應分別予以處理:若行為人所犯數罪為異種數罪的,其所交代的犯罪成立自首,其未交代的犯罪不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僅及于如實交代之罪。若行為所犯數罪為同種數罪,則應根據犯罪人交代犯罪的程度,決定自首成立的范圍。其中,犯罪人所交代的犯罪與未交 代的犯罪在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等方面大致相當的,只應認定所交代之罪成立自首,未交代之罪不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同樣僅及于如實交代之罪。犯罪人確實由于主觀方面的原因,只如實交代了所犯數罪中的主要或基本的犯罪事實的,應認定為全案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及于所犯全部罪行。  (三)過失犯罪的自首  過失犯罪的自首問題,關鍵涉及到過失犯罪能否成立自首。在我國刑法學界,有人以過失犯罪的犯罪事實和犯罪人容易被發現為主要理由,主張刑法所規定的自首從寬制度不適用過失犯罪,自首對于過失犯罪沒有實際意義。我們認為,我國刑法第63條的規定,并未對可以成立自首的犯罪予以任何限制,也就是說,刑法分則規定的所有犯罪均未被排除在可以成立自首的范圍之外。所以,行為人在實施過失犯罪之后,只要其行為符合自首成立的三個條件,就應認定為自首。  (四)正確區分自首與坦白的界限  準確區分自乎與坦白的界限,是正確認定自首不可回避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主要是如何界定坦白和如何把握坦白的特征。關于何為坦白?我國刑法學界存在多種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所謂坦白,是指犯罪分子被動歸案之后,自己如實交代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并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據此,自首與坦白存在著某些相同之處:(1)兩者均以自己實施了犯罪行為為前提;(2)兩者在犯罪人歸案之后都是如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3)兩者的犯罪人都有接受國家審查和裁判的行為;(4)兩者都是從寬處罰的情節。但是,自首與坦白與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自首是犯罪人自動投案之后,主動如實交代自己犯罪事實的行為;而坦白則是犯罪人被動歸案之后,如實交代自己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實的行為。其次,自首與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程度不同,自首犯的人身危險性相對較輕重。最后,自首是法定的從寬處罰情節,而坦白只是酌定的從寬處罰情節;并且,在一般情況下,自首比坦白的從寬處罰幅度要大。
一、犯罪自首制度的依據 有學者認為,自首制度是專為自然人設立的,單位是無生命的社會組織體,既不可能自動投案,也不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因此,單位犯罪根本不存在自首,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盡管刑法條文及其現有的司法解釋并未提及單位犯罪自首,但這并不表明單位犯罪就不存在自首,這也正體現了法律與事實之差別。那么,成立單位犯罪自首制度有何依據?有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考慮: 首先,刑法沒有提及單位犯罪的自首,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為自首制度的規定具有普遍的適用效力,即它不僅適用于自然人,同樣也可以適用于單位。既然刑法也承認了單位可以作為犯罪的主體而存在,那么,根據刑法罪行相適應原則,對單位犯罪后有自首情節的當然也應該從寬。正因為對犯罪自首制度的狹義理解,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犯罪自首行為如何認定,量刑如何操作卻總感覺無法可依,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確立單位犯罪自首制度,做到罪責刑相適應,才能真正體現國家關于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基本刑事政策。 其次,從偵破案件的角度看,單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往往比自然人犯罪的更大,由于單位犯罪本身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它們往往有一層“合法的外衣”來從事生產經營,而現行刑法關于單位犯罪后自首的情節考慮較少,設立單位犯罪自首制度,將自首情節納入量刑體系之中,促使單位伏罪,可以減少偵察機關破案的困難和打擊犯罪的工作量,有利于案件的及時處理,節約了偵查成本,也提高了訴訟效益。 最后,從單位本身來看,確立自首制度,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勢力,爭取絕大多數,感召、激勵和促使他們悔過自新。尤其是單位的主要責任人員,通過自首認識到單位本身所犯下的罪行,并杜絕以后再發生類似情況,這無疑減少了單位犯罪,并受到了預防犯罪的社會效果。 二、對單位犯罪自首的認定 單位犯罪,是基于單位意志而實施的行為,單位自首作為單位犯罪后的懺悔行為,當然也是基于單位意志而實施的。那么由誰決定單位的自首意志呢?筆者以為,必須是單位的決策層通過決策慣例形成并以一定的形式做出意思表示,才能代表單位意志。如果只是一般的涉案人員哪怕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自首行為,只能認定是個人自首,而不是單位自首。這也是單位自首與個人自首的本質區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單位法定代表人做出的決定,該任何認定呢?筆者以為,以單位法定代表人的名義做出的自首,原則上也應當認定是單位自首。因此,對單位犯罪自首的認定,需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自動投案的實施者只能是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而不能是單位本身。既然刑法將上述人員的有關犯罪行為作為單位犯罪處理,其自動投案行為實質上也代表了單位。 (2)必須如實交代單位的罪行。單位的罪行是所有涉案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為的綜合體。因而投案者除了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行為外,還必須交代其所知道的所有其他人員的犯罪行為,否則不能從寬處罰。 (3)關于單位意志的認定是單位自首之關鍵所在,它必須是單位整體意志的集中體現,即以單位的名義,且經過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其負責人員決定,如果單位內部在自首問題上有異議,適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認定。 (4)在認定單位犯罪自首時應注意,在判決書中應明確記載成立自首的是單位而非自動投案人員,以示區別。
文章TAG:準自首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遵义县| 宝应县| 吉木乃县| 东乡县| 巢湖市| 思南县| 东平县| 铜陵市| 新源县| 香格里拉县| 定襄县| 枣阳市| 泽库县| 新安县| 宜川县| 汽车| 天门市| 普安县| 孙吴县| 增城市| 顺平县| 建德市| 泰宁县| 宝丰县| 高州市| 会同县| 禹城市| 广东省| 巢湖市| 通榆县| 胶州市| 开封县| 长治市| 武乡县| 中宁县| 新和县| 博白县| 车致| 新丰县|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