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選科組合,是我對傾向理科的同學最常推薦的組合。不同的選科組合,對應著三年后選專業不一樣,有物理和沒物理差別很大,這一點要考慮清楚,只要選不帶物理的組合,那么一定要保證分數優勢,要不然就會既沒有分數優勢,也沒有專業優勢,這樣的選科就是很失敗的。
1、高一怎樣選科?
雖然新高考有十二種組合選擇,實際很多組合是不開班的,一般還是純文綜、純理綜為主,理科配置最好的班是物化生,文科師資最強的也一定是歷政地。從國家引導的大方向看,文理混合,以后就業非常有優勢,公認最強的組合是物化政,物化到高中是難難組合,需要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數學基礎不好的話,這兩門學起來卻很吃力,政治需要一定背誦能力和判斷能力,是文科很難拿到高分的學科,這三科都選,肯定是學霸級人物。
2、高一選科,選哪種組合最容易得高分?為什么?
這個題目很吸引人,準確的答案是:選出可以賦出更高分數的學科就容易得高分,當然這話對于沒說,到底什么樣的組合方式比較容易得高分,這是家長和學生比較糾結苦惱的,的確選課走班技術性太強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無可奈何。李老師覺得要想選出比如容易得出高分的組合,你要考慮以下幾點:一、孩子實際情況選課第一要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不能想當然,比如說孩子物化生成績很差,家長就讓孩子選,因為將來好就業,那么我告訴你這樣最后孩子越學越累,也一定考不了高分,
孩子具體情況家長未必清楚,甚至有的學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情況。我見過不少學生在選課的時候是這么干的:1、喜歡老師有的同學感覺某個老師長得帥,或者講課風趣幽默,于是想聽這樣老師的課,結果就選了,但是考試成績很差,這就不理性了,2、不喜歡某學科自己也說不上什么原因,反正就是不喜歡,也許是因為老師的緣故,比如政治學科比較枯燥,很多學生討厭,這就造成了大面積不選政治的情況,但是考試成績還不錯,那為什么不選呢?3、隨大流有些同學選課不是考慮自己,而是考慮別人,什么意思?看到班里不少同學選了某個組合于是感覺也得選,不選好像不合群。
這就是非理性,隨大流選課,要不得,自己情況一定要摸清楚,實事求是。二、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只有選出自己擅長的學科才有可能選出好的組合,也才能考出高分,有的同學不懂什么叫自己擅長的學科,以為某個學科考得好就叫擅長,這是錯的。學科之間沒有可比性,比如你的化學考了80,但是生物考了88,不代表你擅長生物,因為化學更難,大家都考不到80,就你考到了,可是生物都考90了,你說哪個你擅長呢?不要拿自己學科之間進行盲目比較,要拿你的單科和別的同學比較,這才是科學的比較方式,因為賦分看的是你的單科排名不是混搭,
3、高一選科是歷史、地理、政治、這個組合好嗎?
新高考從上海,浙江開始改革,現在已經在全國推廣實行了。之前高中只有文綜和理綜兩種組合,具體來說文綜包括歷史,政治,地理三個科目,理綜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文綜或理綜總分都是300分,三個科目題目都在一套試卷里,考試用時總時間是150分鐘,現在新高考,從六門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里面選三個科目作為自己的高考科目,對于浙江考生還多了一門技術,相當于七個科目選三個科目作高考科目。
這樣給考生的選擇組合,選擇余地就多了很多,而且可以考兩次,成績取高的那次作為考試成績。三門分開考,每科總分都是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從這幾年高考改革情況來看,實行6選3后,學生明顯的都偏向文科,選物理,化學的人數大大減少。這幾年浙江物理,化學選考人數都沒有達到學生選考基數,所以改成保底賦分,之所以選擇物理,化學人數少,主要還是難賦分。
不選物理,化學的學生自然集中到其他科目里面了,而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一般都選擇歷史,地理,化學。之所以選這三科,主要還是因為是屬于文科,平時多記記,不存在基礎差,學不起來,只要是愿意花時間去背,很容易拿分,而且從目前來看,這三科賦分也比理科賦分容易,當然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可以選擇的大學專業范圍狹窄,可以選的專業不太多,這樣對以后讀大學或者就業會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