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冷庫數量多于果蔬類冷庫數量,城市冷庫數量多于農村冷庫數量,以及冷庫數量多于中西部冷庫數量。按照“生產地”和“銷售地”來區分冷庫,可以把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以及市場型冷庫歸類為“銷售地”冷庫,產地型冷庫和生產型冷庫則歸類為“生產地”冷庫,區域分撥型、城市配送型冷庫、市場型冷庫占比分別為20%、27%和13%,即“銷售地”冷庫合計占比為60%,但“生產地”冷庫合計占比僅24%。
1、做冷庫生意怎么樣?
從2011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冷庫市場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冷庫保有量這期間增長了1.5倍。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冷庫市場從2015年開始呈放緩態勢,同比增長11.5%,2016年市場增速進一步下滑至8.0%。2017年,在經濟增長回升的背景下,加上隨著醫療安全保健意識逐漸增強,產地庫的需求不斷的提升,零售業和物流冷鏈的平穩發展以及冷庫升級的推動下,中國冷庫市場增速有所回升,
2017年中國冷庫市場總容量達3,475萬噸,新增290萬噸,同比增長9.2%。從冷庫類型來看,超低溫冷庫依然占據較小的比重,而中高低溫冷庫的占有量依舊最大,據了解,大型中溫庫和低溫庫庫在華北、華東以及東南地區的空置率仍然相對要高。根據數據顯示,高溫冷庫、中溫冷庫、低溫冷庫以高溫庫、中溫庫、低溫庫及超低溫冷庫保有量分別為972萬噸、1,186萬噸、1,282萬噸和36萬噸,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在更高質量中放緩,加上冷庫容量規模逐漸擴大,未來市場發展速度將逐漸收窄。2013年至2017年,冷庫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5.4%,目前,華東地區冷庫的保有量仍屬全國最大其保有量占全國冷庫保有量的44%;同時西北和西南地區的冷庫保有量仍然較小,然而冷庫的增速延續快速發展態勢。此外,隨著政府加強監管,對違建冷庫拆除的力度逐步加大,城市中物流用地批復減少或無冷庫建設用地,加上冷鏈市場需求的增加,發達地區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冷庫資源越來越稀缺,
冷源冷庫緊張將會推動冷庫租金的上漲。整體上中國冷庫仍處于較低水平,人均冷庫保有量仍然較低,冷庫結構性供需不足,例如:肉類冷庫數量多于果蔬類冷庫數量,城市冷庫數量多于農村冷庫數量,以及冷庫數量多于中西部冷庫數量,隨著中國城鎮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生鮮電商和進口食品貿易的穩健發展,加上產業政策的持續推進,冷庫市場仍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此外,冷庫在制造、分銷、銷售環節中扮演者非常重要角色,是冷鏈物流實現穩健發展的局部支撐點,尤其隨著政府和人們對食品安全,醫療安全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將持續推動冷庫市場的發展。此外,隨著農產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規模逐漸擴大、中央廚房得到快速發展、以及冷鏈物流超市向專業化和集約化發展,未來配送行冷庫、中央廚房、配發市場以及產地型冷庫將得到快速發展,
大型冷庫國內主要的參與者有大冷股份、煙臺冰輪、四方冷鏈和雪人股份。中小型冷庫市場的格局則較為復雜多樣,中型冷庫主要參與者為上海、大連、山東、常州等中型企業,而小型冷庫主要參與者為洛陽和開封等地方企業,隨著冷庫進行升級和改造也將帶動變頻壓縮機和隔熱材料等核心材料的需求。目前,現代冷庫的功能已經由“倉庫型”向“流通配送型“發展,而且倉庫的溫度要求范圍也逐漸擴大,溫度控制精準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多溫區存儲、變溫冷藏間等個性化需求悄然變成普遍需求,
2、冷庫行業前景如何?
我國冷庫產業雖然在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人均冷庫擁有量方面,我國仍然比較落后。我國目前冷庫總量已經與美國持平,但人均擁有量只占美國的1/4;日本冷庫總量約為3300萬立方米,人均冷庫擁有量是我國的3倍;德國人均冷庫水平是我國的2.5倍;法國是我國的2倍;荷蘭是我國的1.5倍,
冷庫分布情況:區域分布不平衡雖然冷庫總容量近年來不斷增長,但是區域分布不平衡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2017年華東、華東、華中、華南區域的冷庫容量占全國冷庫總容量的的比值分別為43.6%、15.88%、15.11%、11.36%,而承擔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批發的西南和西北區域合計占比僅14.02%,缺乏原產地區域化生產冷鏈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