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按歷史的推測,兩廣最發達的地區,按時間的位移,合浦→梧州→廣州→香港,人口(方言)遷移也是按這些地址遷移的,所以廣東人的祖先是來自廣西是正確的。那時候的廣州是最洋氣的城市,尤其在西關所在的荔灣區,很多人家有“南風窗”,那些海外親友寄來的一些小物件或零碎錢,別說在內地,哪怕在廣州也是足以傲視他人。
1、清朝廣州將軍是多大的職位?周星馳版本的蘇乞兒里展示的排面真能大過王爺嗎?
清朝的將軍,其實就是各地駐防的守衛,將軍滿語喚做章京,級別為牛錄,甲喇,梅勒,昂邦,其中昂邦是最大的。吳孟達所飾演的廣州將軍,就是最大的廣州昂邦章京,這個昂邦章京是從一品,比地方最大的總督,還要大一級,如果聯名奏折,昂邦章京落款的名字,要排在總督前面,但實際的實權,卻遠不如總督。比如這個昂邦章京,他只能統領地方軍防,不得干預地方政務,而總督則通常是兩廣總督,陜甘總督,一人管兩個省,甚至有管三省的行政大權,
雖然總督是正二品,比昂邦章京的從一品低一級,但如果是總督加兵部尚書銜,那就是從一品總督了,和昂邦章京平起平坐,如遇到地方戰事,這昂邦章京得聽總督調遣。至于說排場大過王爺,簡直就是開玩笑,清朝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不要說超過親王郡王,就算排場大過貝子貝勒,那也是妥妥的越制,輕則嚴加訓斥,重則拔綾奪頂,革職拿問,
2、廣府人的祖籍是哪里,他們說是珠璣巷?
廣府人一詞是近代才有,母語為粵語都可以說是廣府人,從秦到現在,包括未來,只要經過幾代,完全融入了,就是廣府人。而南雄珠璣港的廣府人是宋朝從嶺南古道入粵的,這批人在宋末元初時為躲避元兵,遷到沿海地區,隨后客家人也因為躲避元兵遷入,其實用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是不正確的,在人口遷徙的過程中,各種族群相互影響,一個地方人多的影響人少的,原本說客家話的可能不知什么哪一代起改說粵語了,原本說粵語的可能現在說客家話了,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本人,先祖是明朝從漳州遷來,母語是粵語,所以沒有絕對的民系,只有語系,廣府語系,客家語系和潮汕語系。
3、什么地方是粵語(白話)的發源地,廣府人的祖籍地在什么地方?
題主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密切關聯的,粵語其實是古代中原地區的雅言、古南越人、外來詞匯三種語言的“雜交”,是中國現存擁有最多古漢語元素的語言。秦朝時,始皇帝派遣五十萬士兵到嶺南戍守邊疆,之后這些人就永遠留在嶺南了,他們大多定居在廣東與廣西交界的古廣信地區,即今天梧州一帶,他們不僅帶來了中原文化,也帶來了中原的雅言,經過長期與南越土著語言的融合,形成了粵語,粵通假南越國的“越”。
粵語中含有的古漢語元素,也從側面印證了廣府人祖籍發端于中原的歷史事實,由于粵語與普通話不能直接溝通,故粵語不被聯合國視為方言,而是一種正式的語言。粵語生命力強大,不但沒有受后來從中原遷徙來的客家語的影響,客家語反倒吸收了粵語的元素!由于廣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通商口岸,粵語又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語言中吸收了大量外來詞匯,
4、有些專家說現在的廣東人,祖先是越南、廣西人,你信嗎?
本人按歷史的推測,兩廣最發達的地區,按時間的位移,合浦→梧州→廣州→香港,人口(方言)遷移也是按這些地址遷移的,所以廣東人的祖先是來自廣西是正確的。客家人來自桂東南陸川博白合浦一帶,說白話的粵人來住梧州北流容縣一帶,壯族人,由于交通不便,不易遷移,兩廣原地居民:壯人、客家人、說白話的人(廣府人,沒有統一的概念,說粵人,廣西人不高興),
每次中原漢人南移,是事實,但是兩廣原地居民的方言把中原的語言同化了,傳承了中原種族文化:姓氏、民族(漢族)。很多本地居民不知自己是什么族,誰的人多就跟誰一族,越南的阮氏人口多,就是小姓改過去的,壯話、客家話、白話是兩廣(百越民族)方言,廣東人的祖先按方言推測,是來自廣西或粵西北一帶,按姓氏推測是來自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