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四年(1878年),縣令魯保德用丁寶楨大修的天平都江堰設(shè)計建造了一座木橋,命名為“普濟橋”。3.城隍廟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一座封建世俗的寺廟。寺廟設(shè)計,風(fēng)格獨特,依山而建,依坡地勢而建,結(jié)構(gòu)極為嚴(yán)謹(jǐn)巧妙。清華大學(xué)建筑系師生來此考察,認為這是一座充滿道家哲學(xué)的道教古建筑。
5、 都江堰的歷史地方都江堰創(chuàng)建于秦朝。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西部都江堰,是我國古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沿用至今。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景點。一般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大約256年前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們修建的。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唯一一項宏大的水利工程,特點是不建壩引水,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蜀漢時期,于都江堰設(shè)都安縣,以縣命名。都江堰被稱為“都安堰”。同時也叫“黃金堤”,突出魚嘴的分水作用,用堤代替堰作為名稱。到了唐代,都江堰改名為“韋陀堰”。因為當(dāng)時筑堤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是“斷竹為籠,徑三尺,填實石,累溺”,即以竹籠填石,稱為“明尾”。
6、 都江堰誰建造的都江堰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建。都江堰位于成都附近,都江堰四川水利工程都江堰城西。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唯一的水利工程,其特點是無壩引水。該工程主要由魚嘴引水堤、沙飛堰溢洪道和寶江口進水口三部分組成,科學(xué)解決了河流自動導(dǎo)流、自動排沙和控制來水問題,消除了洪水,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之鄉(xiāng)。
都江堰簡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約50公里,青城山景區(qū)20公里。由渠首(魚嘴、飛沙堰、瓶口)和灌區(qū)組成,遍布四川7市40個區(qū)(市)縣,渠首占地200多畝。都江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屬于龍門山南段四川盆地邊緣山區(qū),由一系列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的山脈組成。地勢高,山在海拔3000米以下。
7、 都江堰在哪里都江堰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四川省下轄縣級市,由成都市管理,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入海口,東與彭州市、郫都區(qū)、溫江區(qū)接壤,西、北與汶川縣接壤,南與崇州市接壤。市內(nèi)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于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全市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5個鎮(zhèn)。2021年都江堰市戶籍人口62.39萬人,常住人口71.74萬人。
都江堰民國時期青城山被列為川西風(fēng)景名勝。都江堰是世界上歷史悠久且僅存的一項宏大的水利工程,其特點是無壩引水。它充分利用當(dāng)?shù)匚鞅备撸瑬|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河流出口的特殊地形、水脈和水勢,因勢利導(dǎo),不筑壩取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引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融為一個系統(tǒng),保證了防洪、灌溉、輸水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
8、介紹 都江堰要介紹歷史背景 都江堰要歷史背景簡介1,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都江堰市,建于秦趙浩棋末年。是蜀郡知府李冰父子在前人發(fā)掘龜靈的基礎(chǔ)上組織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組成。2.都江堰位于岷江從河谷通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灌溉著冠縣以東成都平原上的數(shù)千公頃農(nóng)田,原來岷江上游流經(jīng)險峻的山脈,到成都平原時,水流速度突然變慢,于是大量泥沙和巖石沉積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