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又沒有事業編制的副科級領導,所以鄉鎮事業編制基本上沒有提拔機會。鄉鎮事業單位其實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大家知道鄉鎮工作難,但是鄉鎮事業人員更難,一年下來同級別鄉鎮事業編制干部比公務員至少少1.5-3萬(看每個地方政策),鄉鎮事業編制干部一般做的是業務工作,工作更忙更累。
1、鄉鎮事業編待遇怎么樣?
鄉鎮事業編人員工資待遇怎么樣?說實話,不咋樣,典型的吃不飽餓不死,適合一個人過過日子。想靠工資養家糊口、買車買房,基本不可能,更遑論發家致富,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新入職的鄉鎮事業編管理崗(已過試用期),扣除五險兩金后大致在二千九左右,加上鄉鎮補貼等福利性補貼,實際到手最多三千五。由于鄉鎮管理崗基本沒有升職的可能,這就意味著鄉鎮事業編管理崗人員以后除了加點工齡工資外,以后長期都將保持這個工資水平,
很多人因此都改走專技崗,通過評聘職稱提升待遇。但鄉鎮事業單位受平臺限制,中高級職稱比例有限,絕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干一輩子最多評個中級職稱,拿到的工資介于副科到正科之間,加上鄉鎮補貼等,每月實際到手不會超過四千五,算上年終績效等收入,鄉鎮事業編中級職稱人員年收入在八萬區間上下,而如果是管理崗,至多不超過七萬。
2、鄉鎮衛生院事業編怎么樣?
鄉鎮衛生院的作用非常重要,是基層預防疾病的第一道屏障,因人口大都往城市集中,加上交通便利,私家車幾乎每戶1輛,有病者都去了城市醫院看醫生,下有衛生室,上有縣醫院,鄉鎮衛生院處在尷尬的中間。鄉鎮衛生院雖然屬于事業編制單位,但是,不管是地方財政富裕還是地方財政困難的縣市,都不會全額撥款給鄉鎮衛生院,醫保結算有嚴格規范規定,在鄉鎮衛生院,沒有病人,就沒有收入,尤其在魯南更是如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單位無錢,說啥都白搭。
在疫情防控期間,工作在鄉鎮衛生院的人員,幾乎是連軸轉,起早貪黑,奮戰在第一線,扛起疫情防控的責任,鄉鎮衛生院狀況,全國大致一樣,就是收入低,沒有效益,入不敷出。但是鄉鎮衛生院所擔負的衛生防疫責任一點沒減,負重前行,“難見彩虹”,分級醫療,是解決鄉鎮衛生院困惑的唯一辦法,人們思想固化觀念,很難在短時間改變,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大醫院超負荷運轉,小醫院吃不飽,大醫院撐得難受。
3、鄉鎮事業單位怎么樣?
鄉鎮事業單位其實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大家知道鄉鎮工作難,但是鄉鎮事業人員更難,鄉鎮是當前管理體制中最低一級的黨委和政府。在鄉鎮工作既有公務員也有事業編,公務員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鄉鎮公務員,各省市每年都會通過全省的公務員考試來進行招錄,事業編一般由市縣自行招錄。雖然鄉鎮公務員和事業編身份不同,但是兩者干的工作和承擔的任務是沒有區別的,并且事業編的發展前途更受限制,所以作為一名鄉鎮事業人員是很難的,
鄉政府所屬的事業單位之前叫七站八所,比如林業站、農業站、畜牧站、土地所、社保所等等。一直到現在很多地方還沿用這樣的稱呼,但其實這些名稱都是不規范的,現在的鄉鎮事業單位已經改革為了各個中心,比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等等,由于這些事業中心的機構規格是股級,所以在鄉鎮工作的事業人員最高只能晉升到股級,也就是管理九級。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鄉鎮事業人員工作一輩子也只能是一名九級職員,鄉鎮公務員可以提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擔任副科級和正科級領導職務。但是鄉鎮事業人員是很難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的,只有在五年一次的換屆選舉中有機會被選入鄉鎮領導班子,但畢竟人多崗位少,能夠真正經過選舉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的還是比較少的,并且隨著鄉鎮公務員和選調生的逐步招錄,將來鄉鎮公務員會越來越多,事業編發展的空間自然也就越來越小。
在一個鄉鎮,常常是除了領導班子成員以外,剩下的一般干部都是事業人員,也就出現了公務員開會布置任務事業編埋頭苦干完成任務的現象,也就導致了在一些地方事業編人員心中存在不滿情緒,尤其是涉及到下鄉入戶等工作時,公務員有車補而事業編沒有車補,這樣大家心里就更不平衡了。總之,求工作穩定的話,鄉鎮事業編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想求更大的發展的話,不建議選擇鄉鎮事業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