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楚”指的是湖南或湖北并沒有什么爭論的意義。隋開皇九年,江夏郡改名為鄂州,這也是如今湖北“鄂”簡稱的由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最大的亂世,湖北作為天下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楚地不僅僅是指湖北、湖南,其它地方也都有楚人屬地。
1、山東這個名字是怎么由來的?
答題山東這個名字?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山東位于太行山的東邊,因此得名山東,簡稱“魯”,省會在濟南。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這就是它的得名由來…山東!!~~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北,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臺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2、惟楚有才的“楚”,指的是湖南還是湖北?有何依據?
惟楚有才”的“楚”不是指湖北,也不是指湖南。它是以楚文化為背景,對楚人、楚地的一種概稱,“惟楚有才”的歷史說法。一是始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這里的杞梓、皮革喻指優秀的人才(《晉書·陸機陸云傳評》載:“觀夫陸機陸云,實荊衡之杞梓,
”)。左丘明的意思是:楚族人才濟濟,晉國士大夫沒有楚人有才能,那個時期,楚人的智慧與才能享譽天下。二是岳麓山說法,清代嘉慶年間,袁名曜任岳麓書院山長。他想給書院寫一副門聯,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貢士張中階聞之,應聲對曰:“于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
”這副對聯中的“楚”是指以岳麓山為中心的瀟湘文化地域,對聯的意思是,楚地有才學,以這里為最多。三是新中國開國元首毛澤東的家鄉之說,毛澤東的家鄉是湖南。毛澤東的才華和能力在歷史上和全世界可謂絕無僅有,因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湖南楚湘文化在當今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楚族人的起源與發展,《國語·鄭語》和《史記·楚世家》有著明確的記載,祝融八姓之一的羋姓即為楚族。
自季連開始,楚族已具雉形,楚族起源于河南的嵩山、新鄭一帶,后南遷丹陽。春秋戰國時期楚人大肆攻伐南方蠻人,蠻人歸附楚族,成為了楚族人的一部分,楚族由此發展狀大,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族種之一,楚族人的歷史屬地。歷史上出現過兩個楚國實體政權,一是春秋戰國時代周成王冊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建國后,楚族人奮發圖強,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疆域比較遼闊,包括了湖南、湖北、江西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的部分地區。二是五代十國時期馬殷于公元907年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楚國(也稱南楚、馬楚),此時的楚國轄地包括湖南全境及廣西大部分地區、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楚地不僅僅是指湖北、湖南,其它地方也都有楚人屬地,
楚人文化從開始形成到后來的發展,由于楚人的聰明才智,使楚文化成為一支強大繁盛的文化主流。從廣泛意義上理解“惟楚有才”的“楚”是上述所列的楚人、楚地,從狹義上講,湖南在歷史上一直是楚文化的主要陣地,“惟楚有才”的“楚”還是代表著“三湘文化”域地,而事實上,“楚”指的是湖南或湖北并沒有什么爭論的意義,時至,“惟楚有才”的“楚”只是代表一種文化傳承,沒有地域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