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一朝,因劉秀起兵老家南陽,是為南陽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號稱“洛陽帝都,南陽帝鄉(xiāng)”。秦時期的南陽郡早在周代,南陽境內(nèi)就封建有呂、申國,yuān,地名,漢南陽郡有宛縣,地在今河南南陽縣,南陽出土的大量漢畫像石,便是漢代南陽輝煌歷史的記載,南陽古稱宛(yuan)是河南省西南門戶,位于秦嶺南麓、漢水以北,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南陽就已建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現(xiàn)在就給你詳細的說一說。
1、漢代宛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據(jù)么?
宛城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qū)一代,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名都洛陽的南面。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漢代時宛城周長約十五公里,在秦漢時期是銅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nèi)”的美譽!可以想象出當時的宛城可媲美今天的一線城市那么富有和輝煌!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東漢末年,著名的宛城之戰(zhàn),曹操因為玷污良家婦女(可能這么說不好聽,但確實是這么個事),在宛城敗與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zhàn)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可見這地方當時是經(jīng)濟繁榮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宛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有中國唯一保存完好的郡府級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yī)學家張仲景的——醫(yī)圣祠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宛城是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商圣范蠡,醫(yī)生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等都是出生在這座歷史名城!1963年宛城存北墻、東墻、南墻各一段!現(xiàn)今存東北殘墻,長約180米,高出地面2—5米,另有“明遠頂”“望鄉(xiāng)臺”等漢代高臺建筑遺跡!現(xiàn)如今宛城區(qū),是中原經(jīng)濟區(qū)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是南陽市發(fā)展較快的轄區(qū)之一!也希望宛城越來越好!,
2、南陽為什么簡稱是宛?
謝邀,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問的很好,因為我就是南陽人。關于“宛”這個地名,我還是想分享點自己的看法,宛這個字,作為地名,是比較罕見的,在古代,作為城邑之名,就指南陽盆地的宛邑。做為國名,有西域大宛國,豫、陜區(qū)域原始社會遺址圖南陽盆地這個地方很早就有原始人類居住,上圖顯示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屈家?guī)X文化等原始文化遺存。
秦時期的南陽郡早在周代,南陽境內(nèi)就封建有呂、申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北進占領此區(qū)域,設宛邑。宛之名由此而來,在漢代,宛都聲名遠播,為漢朝重要城鎮(zhèn),與洛陽、長安、成都、臨淄,并稱為全國五大城鎮(zhèn)。在東漢一朝,因劉秀起兵老家南陽,是為南陽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號稱“洛陽帝都,南陽帝鄉(xiāng)”,南陽出土的大量漢畫像石,便是漢代南陽輝煌歷史的記載。
現(xiàn)在很多的南陽人都知道南陽古稱宛,卻沒有留意這個字在古代的讀音,和現(xiàn)在是不一樣的,《辭?!分型鹱肿⑨專簓uān,用于古地名,如宛縣。在同字下詞條中關于“宛縣”的解釋如下:古縣名,戰(zhàn)國楚邑,秦昭襄王置縣。治今河南南陽市,北周改名上宛縣,戰(zhàn)國時為楚著名鐵產(chǎn)地。秦以后歷為南陽郡治所,漢在此置工官、鐵官。王莽時設五均官,為“五都”之一,
《詞源》一書中記載:宛:yuān,地名,漢南陽郡有宛縣,地在今河南南陽縣。如果說《辭?!贰ⅰ对~源》為近人所記,不足為信,那么,我們來找一下更早的正史記載。班固在《漢書》中記載:秦四年六月,與南陽守齮戰(zhàn)犨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走,保城守宛。顏師古注曰:“宛,南陽之縣也,音于元反,”“音于元反”就是取于的聲母,加上元的韻母,就是yuan的音。
司馬遷在《史記》記載高祖記三年,“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史記正義》曰:“宛,于元反?!薄坝谠础币舱前l(fā)音yuan,在隋唐時期為《史記》、《漢書》做注的史學家,均知“宛”的發(fā)音為yuan。由此可知,宛(yuān)才是南陽的正確古稱,既然是楚國攻占南陽盆地,并改名為宛,因此想要探究宛作為南陽古稱的原因,還是要從當時的言語入手。
3、南陽是個什么地方?
南陽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南陽古稱宛(yuan)是河南省西南門戶,位于秦嶺南麓、漢水以北,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南陽就已建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現(xiàn)在就給你詳細的說一說: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南陽是全國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像武侯祠、醫(yī)圣祠、張衡博物館、南陽府衙、內(nèi)鄉(xiāng)縣衙等一大批歷史景點,還有楚長城、南召猿人、王莽造幣廠等歷史遺跡,中原文化和荊楚文化在此交織,近代還涌現(xiàn)了像二月河、喬典運、姚雪垠、周同賓等一大批作家,形成了南陽獨有的作家群,具有濃郁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