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只有我們的口音才是最正宗的。語言文化上的劃分最后從語言文化上也將河南看作是北方,河南是中原官話的主要使用區域,而中原官話是北方官話的代表放言之一,北到鄭州、濮陽,南到南陽、信陽都是中原官話的適用范圍,區別只是小片區的不同,我們河南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歷朝歷代皆愿定都于此,是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更是誕生眾多名垂史冊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河南,卻讓中國幾十年前才有的幾個井蓋毀于一旦,真是荒唐可笑,可以說中國有80%的廢品都是由河南人收的,雖然說這是一項變廢為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不能排除一些愛小之人的小偷小摸,由于這些人遍布在全國各地,又深入人民群眾之中,更有助于流言蜚語的傳播擴散,但不能因為這幾匹害群之馬,就成為詆毀一億多河南人民的理由,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河南人一點兒也不含糊,好人好事一樣也不比別人少,可總是有很多人,他們明知此理,卻還要拼命的抹黑河南人,有的也沒有的也望風撲影,胡編亂造,恨不得把河南踢出中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就是不想看到祖國的和平與穩定。
1、為什么說河南信陽是個南方城市?
我們信陽人認為我們是中間的。我們既不是南方人,也不是北方人,所以我們把南方人叫做蠻子,把北方人(差不多是淮河以北吧)叫做侉子,言外之意,只有我們的口音才是最正宗的。不相信,看我寫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日常口語都能找到對應的古漢字,在歷史上,信陽曾隸屬過揚州郡、豫章郡。現在雖然勉強把信陽劃入中原官話區,但口音上的差異非常明顯,不容否認。
2、河南屬于北方還是南方?
河南大部分屬于北方,自古華夏文明就發源于河南,而華夏文明重要基礎就是“旱地農耕文化”,河南大部分地區都種植小麥、棉花等旱地作物,只有南部極少地區種植水稻,傳統地理分界線屬性我國傳統的南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這兩者都從河南境內穿過,所以河南準確的說法是“大部分北方,小部分南北過渡”。可能很多人認為秦嶺在陜西就截止了,其實秦嶺向東南延續經過伏牛山以后,一直可到達大別山、張八嶺地區,這期間穿越河南信陽、南陽等城市,所以我們看到在河南大部干旱的情況下,南部降雨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