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鄭州,下圖為青島據2020年一季度GDP數據顯示,青島有著高達2504.87億元的GDP總量,排名山東省內第一名,而河南鄭州的2020年一季度GDP數據顯示,有著高達2469.77億元的GDP總量,排名河南省內前一強,下圖為鄭州由此可見,目前青島的GDP與鄭州相比還是略高一些的,那么我們鄭州人多努力宣傳宣傳家鄉優勢,可否吸引更多大老板來我們鄭州投資消費,把鄭州GDP早日追上青島呢。
從最近十年的發展速度來看,青島從國內第10強,跌到去年的第14名。而鄭州則由第22名上升到15名,一退一進之下,兩者拉近了11個位次。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下跌也是有跡可尋,面對兩城如此懸殊的發展速度,有理由相信鄭州在未來一段時期更具發展前景。一、隨著國家加大對中西部省份的投資和重視,以及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和外遷,內地城市逐漸縮小了和沿海城市的差距,
而外貿對于國家經濟的比重也越來越小,經濟重心轉向以內部消費為主的結構,去年消費支出對拉動經濟所占的比重為57.8%。所以部分沿海城市的出海經濟優勢縮小,這其中就包括了擁有港口優勢的大連、唐山和青島,相對于青島的計劃單列市、沿海港口城市,省一級經濟權限,鄭州的優勢其實也不少。首先就是交通方面的優勢,近些年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的完善,物流的中轉,人員的流通,鄭州的鐵路樞紐優勢得以發揮,
這種能力還體現在中歐班列鄭州是重要的節點城市上,中歐班列(鄭州)開行近6年已突破2000列,輻射24個國家126座城市。其次鄭州的航空優勢近些年也得已快速發展,早已成為中部最大的貨郵和客流量機場,鄭州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更是為定位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這樣的地緣和交通優勢是青島所不具備的,
二、當然青島的優勢依然很強,特別是企業數量方面依舊是鄭州所不能比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青島高達3508家,而鄭州僅有2691家,在工業總產值方面,青島高達1.13萬億元,而鄭州高達1.71萬億元。企業數量要少得多,工業產值卻更高,說明了鄭州的產業優勢更強,企業效益和產品附加值更高,三、作為背靠一億多人的省城,集中全省的科教文衛資源優勢和社會、政策資源,也是青島所不具備的優勢。
青島面臨省內煙臺、濟南的分流和競爭,而鄭州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鄭州是國家中心城市,享受到的國家政策、項目支持只會越來越多。而青島也是計劃單列市,也具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青島有海港,鄭州有航空保稅區。其實兩者目前的實力還是比較接近的,只不過青島這些年已逐漸放緩了發展速度,而鄭州卻一路飛速發展至今。所以一退一進之下,對比明顯,
2、鄭州gdp會超過青島嗎?為什么?
沒有時間限定,那一切皆有可能。青島雖說是沿海經濟強市,但畢竟省內還有濟南、煙臺、淄博、濰坊、威海等經濟強市競爭,加之青島不是省會,缺乏地理核心地位與樞紐屬性,而鄭州屬于省會獨大的城市,國字號陸路樞紐城市,如今又被定位于國家中心城市。外部影響且不說,至少在省內的向心力進一步增強,這一點從人口凈流入速度以及招商引資增速就可以看出,
所以從規劃級別來說,鄭州目前得到的重視更多一些,外加是集全省之力建設,未來逆襲青島并非不可能,但短期十年之內這種概率極低。至于原因也簡單,那就是鄭州目前城市地位的提升主要是體現在經濟規模增速以及城建,但其他方面發展并不比青島有優勢,而即便現在經濟增速高于青島,畢竟經濟總量還有近2000億的差距,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差較多。
以目前的經濟增速差來看,十年時間不足以讓鄭州完成反超,除非這個期間青島降速,鄭州再次提速,另外在教育、旅游、科研等方面,青島一本高校當中2所985、1所211,中字頭研究院所12個,年游客接待量比鄭州高出一倍,這些優勢都很明顯。雖然鄭州鐵路樞紐地位顯赫,但畢竟青島國際航班線路全國第六,有亞洲最大游輪母港,有世界第七大港口,這些都可以從側面削弱與鄭州之間的樞紐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