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蚯蚓一般都是在土壤中生活,就算將蚯蚓放入淡水中,他也可以存活一段時間,不會立刻死去,所以用蚯蚓,在淡水水域釣魚的話。淡水魚大部分都可以用蚯蚓釣,尤其是像鯽魚,黃辣丁這種于用蚯蚓是最合適的選擇,這里也有一個小貼士“猴頂燈”蚯蚓穿鉤法,即蚯蚓身體套入鉤體(甚至可延長到子線部位)后,在鉤尖在扎上一個風干一些的米粒、玉米糝甚至泡沫塑料顆粒“封住”蚯蚓。
1、哪里會有釣魚的蚯蚓賣?
我先來說一個不同的切入點,釣魚的蚯蚓也是要根據垂釣的季節、水域、魚種選擇最合適個體、鮮活度和顏色的。舉例就像紅蟲,公蟲、母蟲、江米蟲、等都是有其特點和更適用的方面的,一,水溫低季節的蚯蚓釣魚和購買。如果水溫還在常年偏低的時候,此時以主釣鯽魚和活性偏低魚類為主,此時就適合身材偏細小但是活性好、色偏紅的蚯蚓,
采用的穿鉤方法是整條或半條穿鉤法,體現的是蚯蚓的鮮活。此類蚯蚓也是漁具店、花鳥市場、花卉大棚等地出售最多的,網店也是售賣很多的,不同等級和體色可以看圖片選擇。小貼士:增加此類蚯蚓短時間和水中的活性,可以采用“沾小藥”的方式,結合水溫低,常見效果更好,比如常用的拋竿前蚯蚓釣餌沾一些藥酒、香味添加劑、此時蚯蚓由于藥液刺激在水中常見會顯現出更“動態”的活性。
二,在夏秋季節或主釣大魚的蚯蚓和購買,這個季節而言,小雜魚很容易鬧鉤,所以此時選擇蚯蚓適合個體大、顏色深、甚至使用微發臭的蚯蚓來釣大魚、老魚。對抗小魚的蚯蚓穿法,常規就適合鉤貫穿全部蚯蚓的身體的通體穿鉤法了,而不再需要水溫低時候或雜魚少的蚯蚓動態,這里也有一個小貼士“猴頂燈”蚯蚓穿鉤法,即蚯蚓身體套入鉤體(甚至可延長到子線部位)后,在鉤尖在扎上一個風干一些的米粒、玉米糝甚至泡沫塑料顆粒“封住”蚯蚓。
2、為什么海邊農民海釣不用蚯蚓呢?海魚會不會吃蚯蚓呢?
喜歡釣魚的朋友一般都知道,在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在農村釣魚,一般用的最多的就是蚯蚓,而且都是我們在菜地里面挖的那種活蚯蚓,淡水魚大部分都可以用蚯蚓釣,尤其是像鯽魚,黃辣丁這種于用蚯蚓是最合適的選擇。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像那些比較專業的釣魚人,一般釣淡水都會去買餌料,而不會選用蚯蚓,因為用蚯蚓畢竟比較臟,不太方便,
但是如果你有了解過海釣的話,你就會發現,一般喜歡海釣的人,很少會用蚯蚓作為餌料去釣魚,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為什么在淡水水域釣魚可以用蚯蚓,而在海水水域不能用蚯蚓當做餌料呢?首先,和魚天生的掠食習慣有關,因為釣魚一般用的餌料最好是活物,不管是在淡水釣魚還是在海里釣魚活動的餌料,更能夠吸引魚的注意力,我們都知道蚯蚓一般都是在土壤中生活,就算將蚯蚓放入淡水中,他也可以存活一段時間,不會立刻死去,所以用蚯蚓,在淡水水域釣魚的話。
蚯蚓在水下蠕動比較容易,吸引魚的注意力,而淡水魚天生對比較腥的東西感興趣,但是如果把蚯蚓放到海水當中,它就會立刻死去,那么用死掉的蚯蚓當做餌料,放入海水當中,根本就不會有任何的反應,而海魚本身就是掠食性比較強的動物,在海洋這種繁復雜的生存環境當中,海洋的生物一般都是對活物比較敏感,一般都很少吃死去的獵物。
所以用蚯蚓當做餌料去海釣,一般都很少有收獲,其實這跟淡水魚和海魚的生存環境有關,淡水魚一般生存的環境天敵比較少,所以淡水魚一般生活的比較安逸,對于食物的要求性并不高。但是在海洋環境中就不一樣了,一般在海洋中,大部分魚類都是肉食性的動物,所以他們的掠食性非常強,而且他們捕捉的獵物都是在海洋底下的活物,海洋中的獵物一般都是肉質比較豐滿的,像蚯蚓這種沒有什么肉的,動物根本就不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海洋里的魚類,一般都是以魚蝦或者比自己體型更小的,同類為食,而且海洋中也不可能有蚯蚓生存,蚯蚓并不在他們的食譜范圍之內,像蚯蚓這種生物的味道在海洋當中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海洋的生物對于蚯蚓,這種生物也是比較陌生的,所以不會輕易把它們當作食物,所以用蚯蚓去海釣,根本沒有什么作用。海洋的生物一般都不可能會去吃蚯蚓,更不要說是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