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苗剛出苗時,根系不發達,生長本來就緩慢,采取措施后,紅薯苗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生長。紅薯苗不長,葉發干、發黃,還有可能是地下種薯病毒感染、根系不發達,種薯開始腐爛無法向紅薯苗提供營養,無法進行循環代謝、呼吸蒸騰作用,“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紅薯育秧在“清明”節氣,此時天氣窄暖還寒,對紅薯苗要采取系列措施。
1、種紅薯是怎么樣留種?
現在已是收獲紅薯的后期了。前幾天回答了一個用深井窖貯存大姜的問題,有深井窖朋友可以借鑒,因為紅薯和大姜的貯存方法基本一樣(我們這里基本用一個窖,只是大姜還要加道手續:封洞口)。今天我把用發券大窖(我們當地叫大屋窖)貯存紅薯的辦法說一下,首先說明的是:不管用發券大窖還是深井窖貯存紅薯,必須在十天前先清理干凈窖內殘留的渣土,點燃硫磺消毒,在存放紅薯前的前一天把窖內用石灰水噴灑一遍;選擇的紅薯種要均勻,剔除有病斑、破傷、冷害和澇害的種薯。
發券大窖一般借背風向陽的地勢,多用磚塊砌成:貯藏窖東西為長,米數不一,南北為寬一般為9m,并在窖內南邊留2m多的寬道,方便拖拉機運送紅薯。當然窖門在貯存完紅薯后還要壘砌,只留小門方便工作人員行走,窖高為2m,窖的頂部設兩個通氣孔,窖周圍(除門口)用1m以上的土圍實,包括頂部也要蓋上約1m厚的細土。以上是紅薯入窖前的基本情況,
紅薯入窖后,可分三個時期進行管理。一,貯藏初期:紅薯入窖至立冬前后,窖內溫度高,濕度大,紅薯呼吸旺盛,容易發芽。因此要敞開窖口,切勿封閉通氣孔,進行降溫、排溫。有寒流時注意保溫防寒,二,貯藏中期:立冬至下年2月中旬。這段時間氣溫低,易受冷害,應注意保溫防寒,要把窖溫控制在12一14℃。當窖溫下降到13℃時,由于紅薯呼吸作用緩和,放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減少,要緊閉窖門,堵塞通氣孔,以防冷害,
當窖溫降至11℃時,要在紅薯周圍、上層蓋上草苦保溫;如果溫度繼續下降,要取火增溫。三,貯藏后期:2月后期,氣溫回升,但因常有寒流,需加強管理,此時紅薯紅過長期貯存,生機衰退,呼吸較弱,抵抗性能差。在溫度超過14℃時,要及時除去覆蓋的草苫降溫排濕,在貯藏紅薯期間,要在窖內均勻的多放一些溫度表,做到經常檢查。
2、紅薯苗為什么不長?
紅薯育秧一般在每年“清明”節氣前后,由于早晚氣溫較低,紅薯很難出苗,也生長緩慢,甚至遭遇“倒春寒”天氣影響,出現萎蔫、黃葉,生長發育不良現象,育秧技術是紅薯栽培關鍵步驟。俗話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紅薯育秧在“清明”節氣,此時天氣窄暖還寒,對紅薯苗要采取系列措施,紅薯育秧選擇沙壤土,追施農家肥,腐熟農家有機肥(畜禽糞便)4000公斤/畝作底肥。
起高垅,開深溝,精耕細作,打穴將種薯埋入穴中,打穴后,每畝遇施氯化鉀復合肥15公斤,施入穴中;種薯用20%多菌靈1000倍溶液浸泡一下,大概1小時之內,撈出瀝干;將種薯芽頭朝上放入穴中,用沙土薄薄覆蓋一層(注意:不能覆蓋太厚土壤),用糞稀澆透;澆完糞稀之后,用地膜覆蓋一下保溫,也可以用小拱棚覆蓋保溫,塑料大棚育秧可以不覆蓋地膜;當種薯發芽出土時,揭除地膜,氣溫高也可以撤掉小拱棚。
紅薯秧長到3寸深左右,可用50公斤糞稀 250克尿素澆施一遍,如果氣溫仍然較低可撒草木灰來防寒保暖,紅薯苗不長,一有可能是氣溫低的原因,二是缺肥。紅薯是喜鉀作物,如果發現紅薯苗不長,可采取以下措施葉面噴霧98%磷酸二氫鉀300克,兌水30公斤或10%硫酸鉀10克兌水30公斤;根下追施氯化鉀肥5公斤/畝,或撒草木灰75公斤/畝;中耕除草,松軟土壤,如果土壤干燥和缺水,可用糞稀50公斤 250克尿素澆施;在栽植前半個月,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栽植前7天可用20%多菌靈1000倍液葉面噴霧;近期氣溫高南方這兩天氣溫最高達38攝氏度,可能有“干熱風”天氣,土壤干旱,烈日曝曬,紅薯葉可能發黃,如果是“干熱風”天氣,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還要采取遮陽網遮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