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從城市的文化建設來看,武漢也打造出武漢的城市文化和品牌,大大提高了武漢的城市品味,豐富了市民的生活。武漢的城市品牌價值迅速得以提高,、但是這不代表武漢就做的很好,比起真正一線城市,武漢還有差距,這不是武漢所想要的,歷史上的武漢一直很強,民國時期是和上海爭雄的大城市,武漢要的不是什么二線城市,甚至不是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而是正經的成為一線城市。
1、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
武漢現在是還舊賬。實際上武漢遠不止今天這樣,實際上武漢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常年為上交財政比例過高的緣故,實際上早在八十年代,一般各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留成比例為30%到50%,但是武漢,你們猜猜多少?16%-17%,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武漢地方財政收入都被中央拿走了。注意,這個分成比例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80年代,武漢對中央財政貢獻僅次于上海,但是上海總量比武漢大太多了,也就是說武漢上繳比例上是遠高于上海的,
這也造成了八九十年代武漢為什么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沒錢。當然,全國一盤棋,八九十年代為了盤活沿海城市,內地城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實今天武漢依然上繳不少,只不過今天不需要再如此了,武漢預留的多了一些了,2000年以后,武漢城市建設開始加速,于是地鐵什么的越來越多,尤其是2號線通車后,基本上保持每年就能通一條地鐵的地步,發展速度可謂神速,
武漢是中國少見的沒有短板的城市,論交通,處于南北中心,交通發達,論資源,北京貴為首都,但是缺水,武漢不缺水,論人才論產業,武漢大學生數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所985,7所211,國家存儲器就在武漢,武漢是中國的芯片重鎮。、但是這不代表武漢就做的很好,比起真正一線城市,武漢還有差距,這不是武漢所想要的,歷史上的武漢一直很強,民國時期是和上海爭雄的大城市,武漢要的不是什么二線城市,甚至不是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而是正經的成為一線城市,
2、你如何形容武漢這個城市?
我剛從武漢旅游回來,做為南京人我感覺很親切,甚至沒有身在外地的感覺。那些城市排名有意思嗎?做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是根本不會在乎這些,我想真正的武漢人也跟我想法一樣,我們同在長江邊,都在一個歷史和現代并存的大城市,都有一座著名的大橋,都有一所一流的大學,都有很多名勝古跡,都有很多美味的小吃,甚至都特別喜歡吃鴨子我認為那些熱衷比較的都不是土生土長的,都是那些外馬,他們的意思就是我選擇定居這里沒有錯,
3、武漢這個城市怎么樣?適合居住嗎?
在武漢2度寒暑,一直住武昌,其實我也喜歡漢口江灘一帶,但是我就懶在了武昌沒動窩。武漢三鎮,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平的,見不到什么山,武漢有座長江大橋,比較出名的,但實際上現在有好幾條的了,以前的叫長江一橋,之后的叫,叫長江二橋,長江三橋,長江上有七八座橋。你到漢口可以坐船,可以坐車,你也可以從橋上走過去,橋墩上有電梯,你如果上電梯,可以下去,下去哪呢?下到長江,
長江一片江灘,是灰黑色的,江水有時黃得像黃河,但江面很寬。坐船呢,往江對岸大約20多分鐘,從江灘上沿著大鐵橋走下去,再上船,上船再到對岸,武漢江灘,長江水位上漲夏冬兩季并不長,春秋有春有秋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這個比較二字是相對于重慶來說的,反正沒啥風,武漢都是湖,大湖小湖,天氣熱就蒸騰,走到街上就想光膀子,公交車上特別多的人,居然有不帶空調的,為啥不帶空調,因為便宜1塊錢。
冬天的時候,象在冬天里,用冰箱里凍2小時的濕布,貼在身上那種感覺,但你卻看不到冰,冬天的公交車也特別多的人,不用空調也特別熱,本來1個人的地方能擠3個人,擠時間長了都瘦了,感覺。后來,我在武漢乘公交都盡量到起點站去坐,不過那也得搶,有一次被兩個大爺從左右搶上來,把我給擠掉了!夏冬兩季并不長,一轉眼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