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改革開放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從深圳誕生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人生的各1/3在中國的三個一線城市度過(海外經歷就忽略啦),最終選擇深圳,并放棄上海戶籍入戶在深圳,深圳半小時效通勤圈可以覆蓋60%的人口,華為、騰訊、比亞迪、萬科、恒大、金地、正威、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大族激光、金蝶軟件、飛亞達等企業,正是因為深圳的創新環境,才使得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硅谷”。
1、如何評價深圳這座大城市?
好像我最有資格評價深圳的人群之一吧!從小在上海長大,在北京大學、研究生、工作10多年,現在居住在深圳!人生的各1/3在中國的三個一線城市度過(海外經歷就忽略啦),最終選擇深圳,并放棄上海戶籍入戶在深圳!1、深圳最吸引我的就是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度,絕大多數的店都是開得很晚,你所需要的生活便利都在很易獲取的距離2、優秀的環境:深圳的環境在當下舉國都是霧靄籠罩中尤為難得,有山有海、綠樹成蔭、空氣濕潤,我最受不了的是北京的干燥和極其糟糕的環境,不是黃沙就是霧靄,上海冬夏太難受3、城市規模適當:北京太大,上海太雜,城市的擁擠度確實是深圳擠了點,但交通便利,開車的擁堵程度比北京、上海好,而且因為不是特別大的城市,去哪里都方便,開車最多一小時基本可以到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4、城市年輕有活力:雖然也有老人,但多數是候鳥型的,照顧孩子的后代或者來避寒躲霧靄的!城市因為年輕缺乏人文沉淀,但去廣州很方便,去香港很便利5、沒有排外意識,來了就算是深圳人,沒有北京人那種皇城根下的目空一切、胡侃亂說罵大街的八旗作風,也沒有上海排擠、瞧不起外地人的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真正的土著很少,都是異鄉人,沒有代溝,相互容易溝通,說著一樣的普通話!6、創新意識和城市文明比較強:重新不多說了,可能很多人會計較城市文明,覺得深圳不沾邊!對不起,我說的城市文明是現代都市的文明,可能城市管理上比不上上海,城市管理級別上無法與北京相比,但勝在深圳政府是三個城市中最有錢的,所以城市的便利度和舒適度可以有錢改造!何況城市文明更多的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思想意識的開放程度、隱私保護意識、憂患意識和自我批評意識、城市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等7、物價相對便宜:無論是超市的打折促銷程度還是餐廳的消費水平,深圳與上海、北京同檔次的相比要便宜不少!可能大拍檔比他們貴,但一般的餐廳到高級餐廳,價格還是相對合理,不像北京,以公款吃喝為主,高級的餐廳像火箭一樣闖出好幾個層次,同樣的中產水平,個人感覺生活層次高于上海、北京,因為不是土豪,只是有房有車的中產,所以只談中產階層的直覺當然,深圳雖列為一線城市,但城市沉淀太短,城市規模和城市管理者的層級不夠必然導致在就醫、學校、文化展覽、音樂欣賞上不夠層次和檔次,但勝在靠近香港近,廣州近,
2、深圳的發展優勢在哪里?
謝謝邀請:發展優勢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深圳相對于北京、上海,優勢體現在兩個字,一個是“新”,另一個是“勤”新“新”這個詞你可以理解為深圳是個新城,畢竟只有不到40年的歷史,還可以理解為創新:科技創新:深圳是改革開放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從深圳誕生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華為、騰訊、比亞迪、萬科、恒大、金地、正威、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大族激光、金蝶軟件、飛亞達等企業,正是因為深圳的創新環境,才使得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硅谷”。
這種科技創新能力,是北京和上海都無法比擬的,雖然北京有中關村、上海有張江高科,但是跟深圳的創新基因相比,存在天然的差距。城市建設新: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深圳平均堵車時長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后發制人”的深圳,擁有多條城市快速路,驅車從南山道羅湖,走北環或者濱海,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深圳半小時效通勤圈可以覆蓋60%的人口,
這是國內其他一二線城市很難做到的。城市建設新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深圳發展一城多中心,多CBD,擁有福田CBD、羅湖CBD、南山后海CBD、南山科技園、前海自貿區、在建的還有深圳北站商務區、留仙洞-西麗商務區、布吉商務區、龍崗中心商務區、未來還有空港-新會展商務區,坪山商務區,正是因為一城多中心,所以深圳有效分流人口,不會出現大面積擁堵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