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郡,秦末,以境內有廬江水而名。這時的廬江郡只是沿用原廬江郡舊名,境內已無廬江水了,廬江(王)國都番陽(今江西鄱陽),領廬江、豫章2個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四月丙寅,置廬江(王)國,封親子劉賜為廬江王,在合肥的帶動下,廬江經濟飛速發展,以前在全省60多個縣中,廬江排名二十開外,2017年廬江GDP已經來到全省第11名,今年上半年已經殺進前十,未來穩居前十可期。
1、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怎么樣?
我們先來看下關于廬江縣的一些介紹:廬江縣,隸屬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全縣面積2348平方公里,人口120萬;下轄下轄17個鎮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廬江是周瑜故里、溫泉之鄉、礦業大縣、國家級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范縣,
漢代置廬江郡,隋朝置廬江縣。1971年,巢湖專區改稱巢湖地區,廬江屬之,2011年8月,廬江縣因撤銷巢湖市被劃屬合肥市。廬江縣有合九鐵路(合肥─九江)、滬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黃杭高速公路、合銅高等級公路縱貫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的通道──軍二公路和廬巢公路橫穿東西,水路以“江淮運河”為主線,南入長江,北進巢湖,
合肥駱崗機場離廬城70公里。2016年4月,安徽61縣市經濟實力排行榜出爐,廬江縣2015年GDP總值221.1億元,排名第十五,截至2015年末廬江縣戶籍人口119.79萬人,增長0.3%;男性62.04萬人,女性57.75萬人。當年出生登記14022人,登記出生率11.70‰,當年注銷死亡7935人,注銷死亡率6.62‰,自然增長率5.08‰,
2、安徽廬江是合肥的南大門,未來廬江的發展潛力大嗎?
自2011年廬江劃歸合肥,可以說是騰飛的開始。廬江北臨巢湖,南望長江,東與無為相鄰,西和舒城相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廬江擁有眾多的資源,南邊探明儲量了豐富的明礬,鐵礦,銅礦等,是未來合肥的重要的資源基地,位于西邊的湯池是有名的溫泉度假村,各種天然溫泉令人神往,北邊的巢湖是漁場的基地,擁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著名的周瑜墓,丁汝昌雕像,孫立人紀念館等。
原來廬江縣隸屬于巢湖市,由于巢湖自身發展有限,很難帶動廬江實力發展,在合肥的大力支持下,廬江這幾年飛速發展,包括道路的修建和改建,拓寬城內外的道路,一切標準向合肥看齊,在交通方面,修建了廬銅鐵路,通過銅陵直達馬鞍山,目前合安高鐵正在進行,廬江高鐵西站建成,到時去合肥只要15分鐘,據說徽州大道要南延,一旦實現,從廬江開車去合肥也只要半個小時,未來合肥還規劃對廬江的地鐵,正在實現融入合肥半小時經濟圈。
在合肥的帶動下,廬江經濟飛速發展,以前在全省60多個縣中,廬江排名二十開外,2017年廬江GDP已經來到全省第11名,今年上半年已經殺進前十,未來穩居前十可期,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廬江房價的上漲,在碧桂園,恒大等房企的推動下,廬江的房價已經來到8,9千一平,對于縣城來說有點高居不下。綜上可知,廬江發展潛力巨大,畢竟作為合肥的南大門,對于這位小弟的照顧,合肥還是親奈有加,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的支持,
3、為什么廬江縣沒有一條叫廬江的江,甚至都不挨江卻叫廬江?
“廬江縣”的縣名由何而來?“廬江”源出何處?流經何地?沿革至今為何水?廬州、廬州府又是怎么來的?跟廬江又有什么關系呢?“夫廬州所以名‘廬’者,以廬江郡而名之也。”——清·嘉慶《廬州府志》(卷一·沿革志)1郡,古代行政區域名,廬江郡,秦末,以境內有廬江水而名。廬江,古水名,在古籍文獻中,最早以河流名記述“廬江”的文字有三:其一,《楚辭·招魂》:“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其二,《山海經·海內東經》:“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
一曰天子鄣”;其三,《漢書·地理志》“廬江出陵陽東南,北入江”,然此“廬江”源出何處?流經何地?沿革至今為何水?數千年來,一說是今江西境內的樂安江,一說是今安徽皖南的青弋江,還有一說是源于廬山北麓之石門澗即古廬江。眾說紛紜,難以確指,時至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復旦大學教授魏嵩山,于上世紀50年代經實地勘查、嚴謹考據,歷時十余年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