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怎么樣呢。物化地是一個偏理的組合,也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組合,物理和地理都是相對來說難度較大的學科,這種高考模式共有12種不同組合,雖然與浙江等地實行的“3 3”模式的20種組合相比精簡了許多,但對廣大學生家長來選擇起來也頗為頭疼。
1、高中選科,選物化政還是物化地?
掃地磚家更傾向于選物化政。從選物理、化學、政治三科來看,你應該是理科成績更高,再從山東省2020年高考錄取情況看,不選物理會被大多數專業限制。再有,理化方向的專業招生人數多,畢業后就業前景更好,工資更高,畢竟理化生能直接帶來效益,用人單位也多。相應的,考研也相對容易一些,招生數量多于文科,選政治專業對考研和考公務員幫助大,無論考研還是考公務員、選調生都離不開政治。
2、我女兒今年高一,選物化地組合,給個建議?
你好!感謝邀請!既然你信任,我也談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個人不太主張孩子這么早就選擇分科,很多人認為越早分科,孩子的學習壓力越小,選理工科的都是學霸等,這些觀點都是站在應試教育的角度來分析的,或多或少有些功利,如果是學校要求,那也只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科目,但是文科類的科目不能放棄,最起碼要讓孩子瀏覽式的學習。
我用以下三方面陳述這個觀點的原因:一、高一是孩子蛻變的轉折期,正是從懵懂向有意識學習的時期,也是價值觀確立的最佳時期,歷史,政治等文科科目可以幫助孩子們了解歷史事件,明晰事件中的是非善惡,幫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近現代中國著名的政治家,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都是十六七歲時大量閱覽歷史哲學書籍,這些文史類的書籍科目讓年輕人的眼界胸襟開闊,成就更大!二、過早分科,看似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實則后患無窮。
理工科重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沒有價值觀指導的邏輯能力不見得能提升個人素養,反而有時會讓人在另一個極端走的更遠,大學里的幾起殺人案就很能說明問題。兇手的作案手段運用的是高端學科的內容,孩子們的所學成為他們殘害他人的工具,所以少年時期當以教孩子立身成人之道,重文輕理才是正道理。三、學好物化地的前提是語文基礎好,歷史政治是大語文的一部分,
帶高中生的這幾年,發現孩子們普遍語文學的不好,政治歷史不用說,而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失分最重,作文中也通常表述不出什么有見地的觀點,基本上是左抄右抄,而這些語文學不好的孩子通常理科也學不好。那些語文學的不錯,對歷史政治興趣頗濃的孩子,物理化學也不差,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解能力到位,所以,理科的邏輯能理解,
3、廣東新高考3 1 2高考生,選物化地還是物生地?
從2021年開始,廣東開始實行新高考錄取規則,即3 1 2模式。具體規則如下:“3”為必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各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1”:為選學科目,必須從物理、歷史選擇一門,滿分100分以原始分記入高考成績;注意:只能選其中一門,類似于以前的文理分科。
“2”: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注意:不看分數,看排位。這種高考模式共有12種不同組合,雖然與浙江等地實行的“3 3”模式的20種組合相比精簡了許多,但對廣大學生家長來說,選擇起來也頗為頭疼,言歸正傳。無論是選物化地還是物生地,都類似于以前的理科考生,選擇的范圍都很廣,區別不大,只要注意限報專業即可,
4、在廣東新高考3 1 2模式,選擇物理化學地理怎么樣?
高考改革在探索中,3 2 1模式和3 1 2模式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方式。廣東高考新模式為3 1 2模式:“3”指語數外,“1”指物理與歷史必選其一,“2”是指在政地化生四門學科中任意選擇兩科,(語數外)+物/史+(政地化生選其二)題主說的選擇是:語數外+物理+化學、地理,非常好,這種選擇在將來填報志愿極其占優勢,可報專業比例達到99.4%,也就是專業覆蓋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