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之下,唐朝只能遷都到當時水陸交通中心的洛陽,而長安只能由唐朝的都城再次變成陪都,到武則天時期,武則天在洛陽稱帝,洛陽成為神都,長安陪都地位也不復存在。高宗時期,朝廷遷往洛陽不少于七次;高宗統治在建立新都后的26年中,主要在洛陽居住。
1、女皇武則天稱洛陽為神都,她死后為什么不埋在洛陽?
武則天是非常喜歡洛陽的,因為長安是李唐的大本營,政治中心由長安改到洛陽,有著重要的意義。武則天在洛陽建造了龍門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建造了天堂、明堂和萬象神宮,據記載,當時的明堂高80多米,比現在故宮太和殿的兩部還多,要知道當年唐代的建筑比后世恢宏壯闊多了,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傳統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東大寺金堂,是當時仿照唐朝的縮微山寨版,但已經比明清時代的皇宮大不少,而正版的唐代宮室,可知而知,是多么美輪美奐,富麗堂皇。
武則天把洛陽稱為神都,打造成了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國際大都市,一時間,長安城冷落了不少,但是當年唐高宗病重時,留下遺言要回長安安葬。武則天也猶豫不定,于是唐高宗的棺槨在洛陽放了五個多月,都沒有下葬,這時,新科進士陳子昂剛當上官,迎合武則天的意思,上了一個奏折,打破唐朝皇帝在長安埋葬的先例,建議把唐高宗改葬洛陽,這就是著名的《諫靈駕入京書》。
武則天看了,雖然對陳子昂印象分有所加成,但是考慮到當時病危的高宗曾經說過:“得還長安,死亦無恨”這樣的話,還是把高宗葬在了長安,這就是至今沒有被發掘過的乾陵,其實,武則天的歸宿,也就在這一刻決定了。雖然她化唐為周,但政權最終還是交到了李唐的手中,到了晚年,神龍宮變之后,武則天纏綿病榻之上,已經處于軟禁的狀態,
她根本不可能再自己做決定了。好在繼位者是她的親兒子李顯,從道德上來講,兒子不能處治母親,換其他的關系,政變后的君主,早就有更悲慘的下場了,但武則天已經無法發號施令,她死后,也只能以皇帝母親的身份和唐高宗合葬。于是她也葬入了乾陵,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皇帝合葬墓,說實話,她就算不想葬在長安,此時也由不得她了,只能由她的兒子,從傳統規矩出發。
2、武則天為何和李治合葬在乾陵?
謝謝邀請!作為我國唯一的女皇帝,雷厲風行、轟轟烈烈地執政了十多年之久的武則天,為什么死后卻沒有另外修建陵墓而是選擇和她的丈夫李治合葬呢?我認為武則天之所以要和她的丈夫合葬有下面幾個原因:1、乾陵是一個風水寶地,乾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面大約6公里的梁山上,距離歷史古城西安大約76公里。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夫妻兩代帝王合葬的皇家陵墓,
乾陵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唐朝18座陵墓之中,乾陵沒有被盜,是保存最完好的。唐高宗李治在世之時下旨給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和前朝遺老李淳風,要求他們兩人尋找一處屬于李治本人的風水寶地,于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看上了離長安76公里的乾縣梁山。因為這里的山勢長相相當的特別,此處的三座山峰之中,北峰居高,很像一個發髻高聳的美女面首,離北峰不遠處平行并排著一對酷似美女雙乳的橢圓形山峰,
遠遠望去,整個地勢就像一個仰臥的美女。更有山腳下烏水和漆水,順著東西兩面團團圍繞著梁山,據說有水這樣環繞是可以圍住龍氣的,那河中煙霧彌漫,山中云蒸霞蔚,一派氣象萬千、人間仙境的景象。更為難得的是,整個地勢遠看呈現“方平”之貌,這種地勢形狀五行上屬“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可是帝王最為看重的一點,
當年李淳風向唐高宗李治上奏之后,把個李治興奮得徹夜難眠,他在想,沒想到我死后還能葬入美女腹中,我得到的真是曠古未有的大風水呀。卻不料此事遭到袁天罡的的堅決反對,袁天罡認為,五行土生金,將來必然會被金格之人所控制,三年之后,必有女人取代唐朝,無奈李治貪戀風水寶地難得,再不聽袁天罡的勸告,袁天罡只好長嘆一聲暗暗在心里說道:“代唐者,必武昭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