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突火槍和金朝震天雷原理是什么,而當時宋朝流行的火器有“突火槍”之類,據說使用竹子做的管狀火器,,沒有扳機,需要點火射擊.突火槍中國的早期火槍,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叫做“突火槍”,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沒有,那是明朝的火炮寫三國演義的是羅貫中,他是參考了自己早年的元末戰爭的經歷寫的,所以很多細節內容帶有濃重的那個時代的特點。“火炮”最早應用是在南宋時候,不過那時候叫“回回炮”之類的,只是簡單的用火藥動力將石頭發射出去。但威力應該不錯,在著名的四川釣魚城的戰斗中,蒙古的蒙哥汗就是被炮擊中身亡的。而當時宋朝流行的火器有“突火槍”之類,據說使用竹子做的管狀火器。三國時代是沒有這類武器的,但對于“火”在戰爭中的應用中國人卻有非常長的歷史,《孫子兵法》里面甚至還專門寫了一個篇章。而“炮號”應該只是用來指揮的聲音--就類似于現代的沖鋒號,不一定非要用火藥引爆來弄聲音,大概擊鼓、鳴鑼都算這樣,就是發出“跑”(沖鋒)這個指揮命令。古代的點卯也類似,可以參考,一般說“擂鼓幾通”什么的
沒有扳機,需要點火射擊.突火槍中國的早期火槍,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叫做“突火槍”,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藥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發射時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鐵管,右手點火,發出一聲巨響,射出石塊或者彈丸,未燃盡的火藥氣體噴出槍口達兩三米
在清朝康熙年間,皇帝為了平定三番之亂,火器發展一度達到頂峰,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當時英國使者獻上了工業革命的圖紙和新式火器的制造方法,乾隆卻不屑一顧,錯失了與西方同步發展的最后機會,可以說火槍出自于宋朝,卻興盛于明朝,落后于清朝,這和乾隆皇帝也有很大關系
4、南宋突火槍和金朝震天雷原理是什么?突火槍槍身用竹筒做成,內裝火藥,后放進子窠,槍身下端有一小孔,放射時點燃小孔處的火藥引線,射出子窠。突火槍能大大提高了發射的準確率,一般用于近距離的戰斗。震天雷用生鐵鑄成,有罐子式、葫蘆式、圓體式和合碗式四種,身粗口小,內盛火藥,上安引信,使用時根據目標遠近,決定引線的長短,用時由拋石機發射,或由上向下投擲,或用鐵絲吊下,到達目標爆炸。這種炮彈爆炸性強,聲音極大,故稱“震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