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統是潮州許多李氏中一個支派的一世祖,就是是李統(明山)率家人從莆田遷居潮州,然后世代相傳,直傳到李嘉誠,正好是第10代。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對潮州的春節來說是一個高潮,現已查明的“潮州李嘉誠世系”具體是,歷史依據是,潮州當地的《李氏族譜》和地方志書寫得清清楚楚,李嘉誠祖上由莆田遷居至粵東潮州海陽縣(即之潮州市),定居于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
1、潮州春節有什么民俗?
對于春節來說,每個地方都會有其不一樣的風俗,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民族風俗也不同。在潮州有“新年贈桔大吉大利”的講究,在民間,在我國的廣東地區,人們習慣上把橘字寫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時節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
在潮州地區就流行著新春佳節互贈,潮州人在臘月二十四那天,就開始迎接春節的到來了。潮州的特產特別多,因此,這些特產成了過年時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各家各戶都要準備這些東西,其中,潮州人準備得最多的是紅粿,包著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關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紅紅火火、五谷豐登等,另外,潮州人還要拜神,以及大掃除。
到了臘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們就早早地起了床,開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擺上雞鴨魚肉,插上香燭,便可以祭祖了。祭祖時每個人都要叩三叩,叩頭時可許下來年的愿望,人們可以利用祭祖的時間,除舊布新:貼上紅紅的對聯,傳統的人家還掛上紅紅的燈籠。小孩子貼到別處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濺,仿佛要把祝福送進千家萬戶,
下午大家吃完午飯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開始期盼團圓飯的到來。到了晚上,大家高高興興地圍在一起吃一年中最豐盛、最有意義的團圓飯,這一夜的團圓飯,對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務脫不了身,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飯桌上,男人們互相敬酒;孩子們開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紅包,圖個避邪求吉;而廚房里,勤勞的女人們正忙著做菜。
吃完團圓飯,大家圍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劇,正月初一,這對潮州人來說是一個嶄新的一頁,人人早早的起了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假日的時間出去游山玩水,還有些女人拖兒帶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街上真熱鬧:鶴發童顏的老人們身著節日盛裝,興致勃勃地漫步著,說笑著;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時的嚴肅,溫習著兒時的功課──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幾個年輕的妙齡少女提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在互相逗趣、取樂;天真爛漫的孩童們,戴著漂亮的圍巾,帽子和手套,穿著各式各樣的棉襖,嬉笑著出入于貨物琳瑯的商店、趣味無窮的游樂場,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對潮州的春節來說是一個高潮。在那天晚上,人們帶著兒女,提著形態各異的花燈,漫步在掛滿燈謎的大街上,大家總要停下來猜猜燈謎,不是為了答對題時有禮品,而是為了一份答對題時的喜悅,潮州的元宵節還有一個傳統: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須吃甘蔗,據說在這天晚上吃了甘蔗不會蛀牙。潮州的春節,具有濃厚的傳統味道,
2、李嘉誠祖籍是福建莆田嗎?
李嘉誠先生祖籍為福建莆田,這是李先生自己確認的。1993年8月,李嘉誠在福州對時任省委書記的陳光毅說:“我的祖先有幾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過,我可以說是半個福建人,”此事《福建日報》當年8月18日頭版頭條作了報道。李嘉誠這樣說既有歷史依據,也有現實基礎,歷史依據是,潮州當地的《李氏族譜》和地方志書寫得清清楚楚,李嘉誠祖上由莆田遷居至粵東潮州海陽縣(即之潮州市),定居于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
其現實基礎是,至今潮州城內李氏后裔眾口一詞,都說自己祖先來自福建莆田,所以,我就不必在已經搞清楚了的問題上面花功夫。我的調查重點放在:他是莆田哪里人氏?他的祖籍地還有一些什么可成為佐證的資料?他的莆田李氏世系與潮州李氏世系是如何傳承接續的?他的莆田李氏在歷史上有何榮耀?他的祖籍地文物保護情況如何?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自1992年開始,莆田市和涵江區的有關單位已經有好幾撥人,在為李嘉誠追根溯源這個問題上,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多次去潮州尋蹤,但是由于沒有統一指揮,缺乏協調一致,缺乏互相通氣,所以,最終沒有形成有定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