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佛──香港天壇大佛在香港大嶼山島木魚峰頂寶蓮寺內,1994年建成,中國五大佛像,中國五大佛像東方大佛──江蘇靈山大佛西方大佛──四川樂山大佛在四川樂山市凌云山西壁,佛像為彌勒坐像,依山開鑿,高71米,肩寬28米,足踏岷江,頭與崖齊,體態莊嚴,比例勻稱,氣勢雄偉壯觀,,樂山大佛是彌勒佛。
佛山市三水區云東海大道13號.三水大佛建于1994年,現為我國第一大臥佛。大佛依山臨水,姿態舒展而從容,表情柔和安詳。臥佛法身長108米,肩寬18米。由一大塊完整的巖石雕刻,筑60噸紫銅裝身。w臥佛以盛唐敦煌臥佛為范本,臨水而臥,似睡非睡,瑞氣祥和氣勢非凡,意境深遠。佛前有直通佛身的祈福橋,上有百福圖,是祈福的絕佳圣地,佛前的錦鯉水池、蓮花池、敬佛樓、閣、亭、臺、廊與大佛相互映襯,氣勢非凡,引人入勝。大佛對岸一層為長六十米的長廊,廊內彩繪佛傳故事,二層為敬佛臺,憑欄對拜,大佛全景一覽無遺
樂山大佛是彌勒佛。樂山大佛是一尊彌勒佛,唐朝的時候佛教氛圍濃郁,且極為崇拜彌勒佛,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彌勒一出,天下太平”。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樂山大佛其他情況簡介。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
中國五大佛像東方大佛──江蘇靈山大佛西方大佛──四川樂山大佛在四川樂山市凌云山西壁,佛像為彌勒坐像,依山開鑿,高71米,肩寬28米,足踏岷江,頭與崖齊,體態莊嚴,比例勻稱,氣勢雄偉壯觀。大佛始鑿于唐開元元年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南方大佛──香港天壇大佛在香港大嶼山島木魚峰頂寶蓮寺內,1994年建成。佛象跌坐臺上,高34米,重250噸,由202塊巨大的銅制構件精心砌成,因其基座系仿北京天壇,故名。大佛坐南朝北,面向祖國,像征華夏統一。北方大佛──山西云崗大佛在山西大同市西武周山云崗石窟第五窟內。大佛結跏跌坐,高17米,開鑿于北魏時期,外貌經唐代泥塑重裝,為云崗石窟五萬余尊造像中之最大者。中方大佛──河南龍門大佛在河南洛陽市南龍門石窟奉先寺內,為盧舍那佛坐像,高17.14米,大佛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是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