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鐘會不可能不清楚諸葛亮葬在哪里,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
1、為何諸葛亮自己一個人在南陽?
第一,三國時期南陽是指南陽郡,而非指現在的南陽市?,F在的南陽市是三國時期的宛城,所以宛城只是一個城池,不能代表整個南陽郡,第二,諸葛亮如果真要躬耕地在宛城,說明諸葛亮是一個讓人難于理解的人,因為諸葛亮的老婆朋友和老師都在襄陽。第三,不管諸葛亮在現在的南陽市,或者是襄陽隆中,諸葛亮沒有必要讓兩地為此時鬧矛盾,因為諸葛亮是神化了的人物,
其實,諸葛亮沒有那么神,失去荊州真的是大意使然嗎?荊州丟失了,完全是戰略失誤。荊州襄陽乃戰略要地,曹操和孫權都在時刻打注意,而荊州襄陽只派關羽把守,第四,三分天下是和統一大漢江山社稷是背道而馳的,赤壁之戰時周瑜和孫權開始準備投降曹操的,諸葛亮的出現才導致抗曹的。周瑜說過這樣的話:“武力拒絕統一,將來是千古罪人”,這說明了孫權和周瑜是以國家統一和人民利益為重點的,
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建國,曹操死時是以大漢丞相身份離世的,說曹操是篡臣有些不妥當,應該是權臣,此時皇帝還是姓劉。曹操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后于220年建國稱帝,劉備在221年建國稱帝,劉備開始拒絕稱帝,因為漢朝沒有統一,此時建國稱帝是對大漢不忠不孝,在諸葛亮等勸說下才稱帝建國,說明劉備諸葛亮不是很明智之舉,而孫權在229年才稱帝建國,比劉備晚了整整八年。
2、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里,是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
我的回答:是湖北省襄陽,我的分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并且唐代劉禹錫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也就是在東漢末年這個地方歸屬南陽郡管轄,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行政區劃的劃分,這個位置屬于湖北省襄陽。
并且諸葛亮在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之后,在草廬中給劉備分析當前社會形勢,還有規劃出三國鼎立局面,提出了《隆中對》,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是湖北襄陽,
3、諸葛亮最終被下葬在哪里?有陵墓嗎?
諸葛亮祖籍山東,征戰于蜀漢,病逝于五丈原,眾多人認為他安葬在勉縣定軍山,其理由是定軍山為三國時期的主戰場,諸葛亮人生的最后八年都在于此,而且定軍山地形復雜,山巒起伏,為臥虎藏龍之風水寶地。其實定軍山只是諸葛亮的衣冠冢,至于他的墳墓的具體地點就無人知曉,關于他被下葬于何地有種種說法。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后,自知壽數已盡,便對后事作了精心安排,他早已料定蜀漢不久將被魏所亡,自己與司馬懿交戰多年結有深仇,自己的墳墓如若被敵人知曉比為所害,于是他密奏后主劉禪,后事不搞厚葬,只需將臣尸裝入棺木,由四個人抬著一直往南走,等到杠斷繩亂之時,就將臣安葬于此,
諸葛亮又公開放出風聲說他死后一定葬在定軍山,諸葛亮死后,其部屬按其遺囑在定軍山大張旗鼓地操辦后事,以掩人耳目,其實定軍山只是他的一個衣冠冢。劉禪比較敬重諸葛亮,他按照諸葛亮的囑托暗地里派四個人抬著裝有諸葛亮的棺木一直往南走,走了三天三夜,四個人累的實在是走不動了,但杠未斷、繩未爛,他們一合計就挖坑埋了諸葛亮便回去交差,劉禪對他們這么快就安葬了諸葛亮深表懷疑,一審問這四個人就交代了他們透露的經過,劉禪大怒,就下令斬殺了他們,可還沒有來得及問清楚埋葬的具體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