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老洛陽的湯客一直以來的吃法面條放壞才來賣第二怪洛陽漿面條,是河南洛陽民間的漢族傳統面食。“洛陽八大怪”喝湯無勺蹲門外第一怪洛陽號稱“湯城”,無論胡辣湯、驢肉湯、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等等,洛陽的湯都有獨特的風味,啤酒一瓶倒下來第四怪提起“洛陽宮”啤酒,洛陽無人不曉,受洛陽市民鐘愛,被洛陽人稱為奪命11度,有網友戲言。
1、洛陽不翻湯怎么樣?
說起老洛陽的著名小吃不翻湯,上了年紀的洛陽人還會對那酸辣爽口的味道回味不已,可年輕人則大多聞所未聞。洛陽人有喝湯吃泡饃的習慣:早起和葷湯,牛肉湯、羊肉湯和驢肉湯鮮美無比;晚上不宜多吃,更要少油、少肉,一般就要喝些面疙瘩或米湯,倘若不想做飯或者孩子嘴饞,那沿街叫賣的素湯,如豆腐湯、丸子湯和不翻湯,就是一頓晚飯。
啥叫不翻湯?光這名字聽來就很有些噱頭,不翻其實就是一張綠豆小餅,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綠豆泡漲磨細兌水調汁,汁兒不稀不稠,舀一勺攤在鏊子上,用爐火加熱,一分鐘就熟了,不用翻個兒,所以叫做不翻,不翻極薄,一面豆綠一面淡黃,鋪在放好調料的碗里,用骨頭湯一澆,不翻湯就做好了,吃時再泡上烙饃一張。這種湯食,老少咸宜,
誰也說不清不翻湯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又陪伴老洛陽人過了多少歲月,反正這喝湯吃泡饃的風俗算是流傳下來了。拿一個白瓷碗,碗底放上白胡椒、醋、鹽、味精等調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帶絲、泡漲的粉條、小塊的鴨血,撒上蝦皮和一大把翠綠的、切得細細碎碎的韭菜,再扔一塊紫菜進去,把不翻鋪在最上面,在碗里澆一勺骨頭湯,再附上一張雪白的薄烙饃,一碗不翻湯就齊活了,
不翻湯端上飯桌時,只見漂滿翠綠色碎韭菜的湯中,薄薄的不翻若隱若現。先喝一口湯,燙燙的,酸辣爽口,即使暑天也立刻叫人胃口大開,再夾起不翻嘗上一口,不翻入口即化,有若無物,咽下肚去,唇齒間便有了綠豆的清香,再泡上韌性十足的薄烙饃,頗感“空虛”的牙齒立刻來了勁頭,小小的不翻究竟是誰發明的,沒人知道,但是在傳說中,這張綠豆小餅來頭可不小。
相傳清康熙皇帝獨自暗訪民情,途經欒川縣大洪溝時饑腸轆轆,忽然聞到一陣奇香,原來是一戶人家的老太正在烙餅,便上前討要。老太說:“餅還沒翻,不熟,”康熙皇帝饑不擇食,說:“不翻不翻,救命要緊。”抓起餅大吃,頓覺美味異常,并為這小餅賜了字,于是,這受過“冊封”的小餅再也不用翻了,因此得名“不翻”。(洛陽晚報付璇張露露),
2、洛陽八大怪是什么?
“洛陽八大怪”喝湯無勺蹲門外第一怪洛陽號稱“湯城”,無論胡辣湯、驢肉湯、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等等,洛陽的湯都有獨特的風味。洛陽人喝湯不講究店的排場,要的是湯的味道,即使在深巷角落里照樣不愁沒人來,湯就是洛陽飲食文化的最鮮明特點!在洛陽喝湯四大特點,其一:加湯不要錢,其二:湯館多得數不清。其三:喝湯用筷子,
其四:有凳子不坐蹲起來。這些都是老洛陽的湯客一直以來的吃法面條放壞才來賣第二怪洛陽漿面條,是河南洛陽民間的漢族傳統面食,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漿面條不用清水煮,而是一種特制的酸味豆漿(也稱酸漿),正是因為這種發酵的酸漿,讓外地人猛一下聞到,還以為是面條放壞了。但是在吃的時候它的酸味幾乎都化解在料上,立時會覺得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湯湯水水一道菜第三怪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
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啤酒一瓶倒下來第四怪提起“洛陽宮”啤酒,洛陽無人不曉,受洛陽市民鐘愛,被洛陽人稱為奪命11度,有網友戲言:8瓶下去后,眩暈6小時,膽量加 200%,物理抗性 30%,物理輸出 40%,攻擊速度-50%,力量加 20%,敏捷度-40%,智力-50%,走直線能力-80%,真心話 70%,大冒險 60%,吹牛能力 100%;洛陽宮配燒烤,外地人全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