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雪崗科技城沿著另一條軌跡發展了,而搬到松山湖的華為,逐步成為了東莞第一納稅人——2015年的企業納稅排行榜,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拿下主營業務收入和納稅兩個第一。除了華為,東莞長安的vivo、OPPO也擠進了全球銷量前五,足見東莞智能手機的江湖地位。
1、“華為心臟”搬到東莞,釋放著什么信號?
因素很多:企業需要足夠的地發展,深圳大片的地已經很少了,勢必要找一些大地塊,深圳關內關外土地價格高企,對企業和員工都是壓力,為了謀求穩定的內部和人文環境勢必要找一個自我的空間,解決很多后顧之憂。一直詬病的華為周邊配套真的是嚴重與企業貢獻不相符的,華為周邊就是大農村,各種路修建不見完工,嚴重影響企業出行,
2、7月1日華為開始大規模搬遷往東莞松山湖,華為真的要從深圳離開了嗎?
有媒體報道華為研發團隊于7月1日搬遷至華為松山湖基地。報道還稱,7月2日華為將有2700人從深圳到東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估計車輛約1500輛(其中大巴70輛),對此,華為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松山湖基地自2014年便已經立項并開工,公司早已在深莞兩地安排正常通勤用車,華為松山湖南方工廠早已在正常運轉之中,此次媒體傳聞搬遷一事,屬于正常業務布局,并非是華為“外遷”。
(華為松山湖基地歐式建筑)深圳高房價對制造業的驅離效果很明顯,大量制造業外遷,華為作為一個企業,盈利是首要目的,大量外遷是很正常的,而且華為作為一家國際性的大企業,在中國和世界都有布局,在深圳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總部,這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很多其他國際性大公司也是這樣的,至于華為會不會把總部遷移出深圳,甚至改變注冊地址?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制造部門和部分研發外遷,深圳可以接受,但深圳絕對不能接受華為把注冊地遷移到其他城市,相信華為也不會這么做。
3、為什么華為從深圳遷到東莞?
華為的雙城記——游走于深圳與東莞之間7月2日,40輛8噸卡車、60車次,華為研發等部門的2700名員工搬到東莞松山湖,在7月底和8月底還會有搬遷,分別有3000人和8000人,搬遷貨車有統一的標識——華為搬遷專用車輛,華為搬離深圳,不是“資本出逃”的大問題,只是資本區域選擇優化配置。其實華為的做法,順應著一個趨勢——張瑜(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首席宏觀分析師)認為,2017年是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轉折點,為期兩年的資本凈流出轉為資本凈流入,
據國外媒體報道,華為在美國雇用的1200多名員工中有許多已經自動離職;福布斯預測,至今年年底,華為可能會關閉其在美國的業務。華為在與龍崗政府的協調會上,反映的訴求基本就是海外員工的安居落戶等民生問題,中國房價行情網——深圳近一月二手房均價5.6萬元/平方米,近一月租金78.35元/月/平方米,華為所在的龍崗區,其房價達到3.7萬元/平方米;50公里外的東莞,近一月二手房均價1.61萬元/平方米,租金為28.51元/月/平方米,而松山湖所在的大嶺山鎮房價與平均值持平。
兩地車程大約1小時,房價相差大約一半多,華為需要對研發、城市房地產、人員、資金成本等各類成本的增加進行再謀劃了。“華為科技城”后改名“坂雪崗科技城”的籌建所引起的不順遂,僅僅是華為搬遷的原因之一——當年龍崗坂雪崗片區這個地方不斷擠進來各種地產項目,各類商業、住宅開發商,全都打上了華為的標簽,大肆炒作推介,使得龍崗政府通過城市更新、舊城改建來解決華為的訴求這個宏大愿景未能圓滿實現,
在華為“心聲社區”有一份《關于回答員工對“華為科技城”的一些質疑》熱帖,發布者為華為新聞發言人JoyTan,強調“華為科技城”名下所有物業均與華為無關,“未經華為許可而使用華為名義進行城市區域命名或房產開發,是對華為的侵權,我們已致函相關政府部門,希望停止使用‘華為科技城’這一名稱。”坂雪崗科技城沿著另一條軌跡發展了,而搬到松山湖的華為,逐步成為了東莞第一納稅人——2015年的企業納稅排行榜,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拿下主營業務收入和納稅兩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