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那東吳的陰謀肯定破產,荊州也很難會失守。關羽失荊州的關鍵點在于,當時荊州的守將不是一個老吃穩重的大將,諸葛亮有權按排去守荊州的人選嗎,可以諸葛亮之所以最后將駐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也心有無奈,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后面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局,關羽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劉備其次,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責任”人。
1、為什么派關羽去守荊州,諸葛亮這么聰明,怎么沒預料到關羽失荊州?
感謝邀請!劉備進軍益州,帶走了蜀漢集團的主力,留守荊州的人選極為重要,為什么是關羽,其實也很簡單,原因就是沒有比關羽更合適的人選了。張飛肯定不行,有過徐州的教訓,劉備不會再給張飛犯錯的機會,能夠有威望,能夠震懾住東吳的,就只有關羽了。諸葛亮沒有害關羽的動機諸葛亮丞相非常有實力,但是只要是人都有鞭長莫及的時候,
首先要說明一下,諸葛亮是不會因為權力斗爭借東吳之手鏟除關羽的,因為關羽并不是諸葛亮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從最初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起,諸葛亮就得到了超然的地位,關、張二人還曾因此不悅呢,“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從“羽、飛乃止”,可以看出來,二位將軍聽了劉備的話,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度龂尽は戎鱾鳌罚航ò彩拍陝涞靡嬷葜?,“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賓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重要性,是劉備集團的“股肱”,關羽根本不是阻擋他發展的人,說諸葛亮借刀殺人,簡直是對千古賢相的侮辱。
關羽之死的原因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一直打到看十二月,關羽一開始高歌猛進,打的曹魏抱頭鼠竄,關羽七月攻打襄樊,八月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直到十月的時候,曹操還在討論要遷都以避關羽鋒芒,也就是說當時關羽打相反戰役一直大勝。而這個時候劉備在干嘛呢?劉備當時打敗曹操正在忙著當漢中王呢,又收到荊州捷報,膨脹得不行,根本沒想到關羽會大敗,
但是他們哪里知道,十月關羽還逼得曹操欲望風而逃,十一月就失去了荊州,而此時從漢中派兵已經來不及了,到十二月關羽被俘,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的太快,讓蜀漢集團措手不及,這時候一個人映入大家的眼簾,那就是不發兵救援關羽的劉封。劉備對他頗為惱怒,加上諸葛亮的一番話,劉備決定除去劉封,大家對諸葛亮的期待超出范疇《三國志·劉封傳》:“諸葛亮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聽了這番話,劉備下定決心,這才是諸葛亮的主意,而關羽的死并不是諸葛亮的意思,諸葛亮還曾為了黃忠和關羽的關系出言勸和,一心為了蜀漢。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失策的時候,如果說關羽失荊州是諸葛亮的意思,那么劉備伐吳也是諸葛亮的安排嗎?他那么聰明難道算不到嗎?這樣的質問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關注我!,
2、劉備為什么派遣關羽守荊州,而不是留下諸葛亮和張飛守荊州?
從關羽的角度說很明顯,關羽常年自己帶兵在外,熟悉水戰,對劉備忠心不二。隆中對里欽定好的上將帶兵向宛洛,除了二爺不做他想,誠如曹魏所言:蜀小國耳,名將唯羽。張飛同學就別說了,有徐州這個撒手沒的倒霉先例在,劉備只放心三爺帶兵出去浪,不放心讓三爺守后方,而從諸葛亮的角度說,諸葛亮對劉備政權的高度不可替代性,決定了他必須入川管理軍政工作。
回看一遍《隆中對》,戰略目標是:“跨有荊益”,荊州是“用武之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也就是說,荊州是必須要有精兵良將駐守以作為戰爭前線,而益州則是成就基業的政權核心大后方。而若要成就基業,則劉備集團必須從一個四處流浪的軍事集團,轉變為政治集團,在此前劉備集團苦無基本,從河北打到湖北,客居在劉表門下,恰恰是諸葛亮出現、和他提出的隆中對,改變了劉備的戰略思路,也改變了劉備集團的人才構成(之前徐州時候陳登也為他規劃過霸業,可惜失去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