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開印刷廠的有幾個是武漢人。這次疫情,武漢封城,從武漢出去了500萬人,封城前,離開武漢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武漢人,他們在武漢做生意,武漢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扎根在武漢的每個角落,與武漢人民同呼吸同患難,足足說明武漢人對外人居民的友好。
1、武漢人對外來人怎么樣?
今天的武漢到處都是外地人,在武漢,哪里分的清誰是外地人,誰是武漢人,看上去都是武漢人,今天在漢正街做生意的有幾個武漢人?在武漢開印刷廠的有幾個是武漢人?在武漢開工廠做商業的有幾個是武漢人,武漢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家庭。這次疫情,武漢封城,從武漢出去了500萬人,封城前,離開武漢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武漢人,他們在武漢做生意,武漢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扎根在武漢的每個角落,與武漢人民同呼吸同患難,足足說明武漢人對外人居民的友好,
武漢人講義氣,別人敬武漢人一尺,武漢人回別人一丈,這種報恩的文化,表現得特別強烈,80年代初期,我帶老婆去北京游玩,街頭遇到了武漢來北京旅行結婚的小夫妻,他們在北京沒有找到住的地方,我和老婆把這對小夫妻帶到我們居住的旅社,旅社的服務員十分感動地對我說,你們武漢人好團結,有事相互幫助,武漢人對外地人也會伸出友誼的小手。
2、武漢人的祖籍大多在哪里?
這個話題還是很有一談的,我就以充分的數據和真實感受來回答,武漢主要由三大板塊組成:漢口、武昌、漢陽,首先從漢口板塊來說,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黃陂人,漢口到處都是黃陂人,做小買賣的,做建筑的幾乎都是黃陂人,很多黃陂人在漢口買房,特別是常碼頭、漢口火車站一片,復興村、范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帶最多黃陂人。正宗的老武漢人主要還是在六渡橋,漢正街、南京路那一片,
東西湖區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遷移過來的河南人比較多,因為河南缺水不便于農耕,東西湖水資源豐富當年又是比較偏僻的地方,所以東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武昌板塊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樣也是因為江夏離武昌近,還有部分來自湖北省內下面地級市和區縣的人較多,原因是武昌大學多,很多學生來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區縣地市,為什么說武昌人很多都是說普通話的人多就是因為外地人最多,所以說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這個不好定義,只能說江夏人可能會多一點,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門口和徐東片區,
漢陽板塊,漢陽就不必多說了大部分人的祖籍來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漢陽本地人,因為外來人口一般很少往漢陽去發展,漢陽又是重工業基地,還多工人都是繼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漢陽那邊很多人都是走后門關系進國企,外來人口很難進,到現在漢陽經濟增長慢就是吸引不了外來人口造成的。我的這些回答希望對網友有幫助,還有需要補充的也可以進行留言,
3、為什么常年生活在廣東的湖北人,總感覺難以融入廣東的生活習慣?
廣東應該是全國最包容的城市了吧首先是擺正心態,你去人家的地方賺錢,就要適應人家的環境,不要一味的想著別人會遷就你,初來乍到就不要一副大爺的樣子,尤其是廣東人,不喜歡高調的,你就低調做人就是。1、普通話已經普及了,語言交流不是問題的,至于方言這個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我覺得你去其他地方工作就算不會說也起碼要聽懂吧,
2、如果你是打算長久生活的起碼也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地方文化,這在某些方面會讓你少碰一些墻喔!3、廣東人廣州那邊(廣府)不信奉圈子文化,他們不喜歡抱團的,但也不獨往獨來,所以不要覺得你融不去別人的生活就是被人排斥,因為他們根本不喜歡所謂無用交際,除非是最要好的朋友(廣東人最注重隱私的,最怕別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尤其是家庭情況)4、解答一下北方朋友的誤會:撈佬、撈婆原意:非廣東人過來謀生的男女。
廣東省內亦有:客家佬、潮汕佬等,佬:中年男人;婆:中年婦女;仔:男孩;女:女孩,所謂嗨佬嗨婆嗨仔這是本地比較粗俗一點的叫法。我們農村的相熟了之后就會互相稱呼嗨仔,對外公共場合就會以靚仔靚女來稱呼,5、再次強調外來務工要擺正姿態,入鄉隨俗,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要努力學習人家的方言和文化,如果這都不肯做,不要說別人排斥你,而是你就沒想過融入人家,雖說中國已經普及普通話了,但是沒強制使用,也沒取消方言,所以在人家的地方人家不和你說普通話這是人家自由,你可以找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