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的戰爭,都是因為有厚厚的,堅不可摧的城墻的保護,加上城內糧草充足,很多敵軍的士兵都不能入內,所以往往能夠抵抗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特別是民國成立以后,很多城墻都被拆掉了,這時為什么呢,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民國,這時候往往再也沒有去修建城墻這一說了。
1、民國時期有多少國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決定改軍政府為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1925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議將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因其在廣州故稱為“廣州國民政府”,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發起了北伐戰爭。隨著北伐戰爭由珠江流域擴大到長江流域,1927年,廣州國民搬到了武漢,成立了武漢國民政府,
同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從此形成了武漢、南京兩個中央政府相互對峙的局面,為了促使兩個政府的妥協,蔣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終促使了所謂的“寧漢合流”,即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國民政府??箲鹑姹l后,隨著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淪陷,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機關搬遷到了武漢辦公,武漢會戰之后,武漢被日軍占領,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搬遷到了重慶,成立了重慶國民政府,重慶成為了戰時陪都。
1940年3月,國民黨中的二號人物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形成對峙,抗戰勝利之后,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滅亡,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雖然滅亡了,但是國民黨的統治并沒有滅亡。國民黨又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戰軍解放了廣州之后,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才宣告結束,
2、古代大多數城市都有城墻,有防御敵人的作用,為何民國時紛紛拆除,比如廣州?
古代社會因為發展十分落后,所以不管是哪一行業基本上都是人工建設和制造的。特別是在戰爭時期,幾乎是拿人數的多少去拼湊,因此在古代,每個王朝在建造一座城市的時候,城墻都做得比鐵還要堅固,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整齊美觀結實耐用,二是為了阻止敵人的士兵攻到城內來,歷史上有很多的戰爭,都是因為有厚厚的,堅不可摧的城墻的保護,加上城內糧草充足,很多敵軍的士兵都不能入內,所以往往能夠抵抗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了民國,這時候往往再也沒有去修建城墻這一說了,特別是民國成立以后,很多城墻都被拆掉了,這時為什么呢?其實總結下來一共有3個原因。第1個原因就是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如今的戰爭都變成了現代化的戰爭了,因為在以前,在中國古代,打仗都是以步兵和騎兵為主,就像電視劇中的故事情節一樣,先用騎兵帶頭沖鋒陷陣,步兵在后面在發起進攻,這樣的操作下幾乎都能打個勝仗,如果采取攻堅戰的話,騎兵就發揮不了作用了,只能用投石器和人梯戰術攻城。
一般這樣攻守一方往往傷亡慘重,守城的一方損失幾乎沒有,現在的戰爭都是講究現代化,運用武器裝備摧毀對方的重要軍事區,在現代化戰爭這樣的現狀下,城墻就沒有什么用了。第2個原因就是為了打破古代一些不好的象征,由于我國一直處在閉關鎖國,一直處于落后的清朝上國的狀態,所以百姓看到城門就會有恐懼感,所以為了解除老百姓心中的恐懼,就對很多城市的城墻和城門做了拆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