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直轄,表面上看江蘇似乎元氣大傷,但實際上,上海脫離江蘇發展的更好,而江蘇也因為上海直轄,可以輕裝上陣發展經濟,且上海能為江蘇頂住外部的風險和壓力,江蘇反而穩定。“穩”正是江蘇經濟的基石,江蘇幾千年來,面對的對手無數,但最終能在長跑中贏下江蘇的省份還沒有出現,相信江蘇繼續發揮這一優勢,未來的第一早晚回歸這里。
1、江蘇有多少方言,能溝通的看樣子不低于10種方言?
大的方言有三種,按人數分別是: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每個市每個縣都有差異,甚至鄉鎮也有區別,大體上江淮官話包括南京,鎮江(除丹陽),揚州,泰州(除靖江),南通(除通州海門啟動),鹽城,淮陰,宿遷(除城區),連云港(除贛榆);吳語:蘇錫常地區(含丹陽,靖江,海門通州啟東部分地區);中原官話:徐州地區(含贛榆,宿遷城區),
2、江蘇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和平時期,江蘇的造富能力相當驚人,在歷史上長期都是富裕地區,且江蘇屬于馬拉松型選手,并不是在某個時期繁榮,而是通史般的繁榮,這點難能可貴。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蘇的吳國勵精圖治,收了伍子胥、孫武這樣的人才,擊敗楚國,第一次稱霸南方,秦朝末年,同為江蘇人的劉邦和項羽滅亡了秦朝,最后劉邦得了天下,徐州從此成為戰略重地。
漢末三國,江蘇再一次成為了主角,發生了三讓徐州、轅門射戟、白門樓、孫策立業、舌戰群儒、劉備招親等重大事件,光是一個徐州就牽扯了多少三國人物,這里是劉備第一次做州牧的地方,也是孫權出生的地方,也是呂布去世的地方,諸葛亮的家鄉山東瑯琊郡當時也歸徐州管,據說諸葛亮是因為對曹操屠徐州不滿才不肯出仕曹操,而南京就更厲害了,被孫權定為吳國首都,開啟了石頭城到六朝古都的蛻變,繁華至今,
晉朝衣冠南渡,北方大族紛紛舉家南遷,江南就是第一線,形成了很多僑郡,比如鎮江又稱南徐州,就是那個時期形成的,一直到南北朝,南京都是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破百萬的城市,就是在六朝時期完成的。隋朝統一中國后,北方再度復興,但由于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揚州成為了重要的商貿中心,直到清末都是屈指可數的大城市,楊廣最后也死在了揚州,至今依然是揚州人民最感激的人物,沒有他就沒有揚州城的繁榮,
唐朝安史之亂后,北方經濟遭受重創,出現了“揚一益二”的說法,揚州再次成為第一大城市,益州也就是成都只能排第二,有人說揚州泛指東南廣大區域,其實在隋唐時期把揚州的治所遷到了廣陵,從此揚州專指現在的揚州,包括后來的“煙花三月下揚州”,都是說的現在的揚州。宋朝時期,由于江蘇成了南北對峙的前線,經濟上的存在感有所降低,但依然留下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佳話,杭州是南宋的首都,即使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要排在蘇州后面,可見江蘇強大的經濟底蘊,戰亂時期依然堅挺,
元朝末年,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勢力最大,張士誠在蘇州稱吳王,當時便有“陳友諒最桀,張士誠最富”的說法,因為他占據了最富庶的江南地區,直到被朱元璋打敗。而朱元璋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江蘇人,后來遷居安徽,生下了朱元璋,朱元璋以南京為大本營,擊敗了各路軍閥,推翻蒙元得了天下,南京再一次成為中國首都,江淮官話成了當時的普通話,雖然后來明朝遷都北京,但依然保留南直隸,直到清朝改為江南省,包含現在的江蘇 安徽 上海,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超級強省,錢糧兵力人才都不缺,空前絕后!順帶提一句,明朝鄭和下西洋也是在江蘇蘇州太倉啟航,這是中國航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帶來的各種價值難以估量,
清朝順治年間,考慮到江南省實在太強大,被拆分成了江蘇和安徽兩個省,江蘇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獨占四座一線城市,七座經濟重鎮,南京(兩江總督所在地)、蘇州(天下四聚之一)、淮安(漕運總督所在地)、揚州(商貿 鹽業中心),當時都是一線城市的存在,這還不包括同樣富庶的常州府(當時包含無錫),軍事重鎮徐州,以及后來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當時都屬于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