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一個菜的好吃評價總會說。為什么要說廣府人而不是廣東人呢,“這個菜好甜,好食”,不懂廣東語境的人聽了肯定以為廣東菜都偏甜,以為每個菜是都放糖,但吃過的人肯定會說,說廣東人吃東西偏甜,這是個誤解,廣東人喜歡吃甜沒有錯,但廣東菜咸的是咸的,甜的是甜的,絕沒有一絲拖泥帶水,絕不咸中帶甜、甜中帶咸,絕非你理解那樣,像華東菜一樣做什么菜都要放點糖。
1、廣東人對吃有哪些講究?
食在廣東好籠統參差不齊,近廣州的好吃點,在近在好吃。為何潮客人到了廣東飲食就會逐漸相同?記得小時候離開廣州五十里左右,酒樓飯店家庭菜都感到煮的不好吃,都要老爸親自下廚個個開胃,上八十年代到現在廣州每年培養了大量省內外廚師,且很多畢業后留在廣東廣州做,之后更多回家鄉發展。現在去國內或廣東任何地吃蒸魚炒青菜也找出有同口感!老的說以前不敢想的,希望逐漸大同合口口,
2、是不是說廣東人吃的東西都是偏甜的?
說廣東人吃東西偏甜,這是個誤解,廣東人喜歡吃甜沒有錯,但廣東菜咸的是咸的,甜的是甜的,絕沒有一絲拖泥帶水,絕不咸中帶甜、甜中帶咸,絕非你理解那樣,像華東菜一樣做什么菜都要放點糖。咸是主食、甜是搭配,廣東人對一個菜的好吃評價總會說:“這個菜好甜,好食”,不懂廣東語境的人聽了肯定以為廣東菜都偏甜,以為每個菜是都放糖,但吃過的人肯定會說:“明明是咸的,怎么會甜呢?”一臉蒙逼!其實你是不懂廣東的“甜”,廣東人這里的“甜”和你心中的“甜”不是一個意思的!你的甜是糖的那種甜,廣東人說的“甜”是食材新鮮的“鮮甜”,是新鮮的味道,也就是食物“鮮美”的意思,這也許是外地人誤會的原因吧?用甜表達鮮美這也許是古漢語的的一傳統吧!因為潮州話和客家話也有同樣的用法,這個只是個人猜測,至于真否真的如此,那就需要古語言學家去考究了。
廣東菜品的主要特點是講究新鮮、清淡、原汁原味,微咸,而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很多重口味的朋友吃了覺得廣東菜淡然無味、味如嚼蠟,廣東點心為什么說廣東菜是咸的是咸的,甜的是甜的呢?因為廣東菜把咸甜分得非常清楚,咸有咸的菜品,甜有甜的菜品,如主菜的肉類、魚類、青菜類基本上都是純咸的,純甜的菜品主要集中在糠水(潮菜叫甜湯)、點心糕點和小食類食品,一般都是做為飯后的開胃小食或作為休閑食品,比如茶點常見的馬蹄糕、馬拉糕、發糕、倫教糕、雙皮奶、蛋撻、椰絲球、豆沙酥、水晶餅、奶黃包、蓮蓉包、豆沙包、流沙包等等;糖水的海帶綠豆糖水、紅豆糖水、赤目豆糖水、番薯糖水、芋頭糖水、木瓜銀耳糖水、蓮子百合銀耳糖水、雞蛋腐竹糖水、冰糖燉雪梨糖水、冰糖燕窩、蓮子百合紅豆沙、鮮奶燉蛋、水果西米露、龜苓膏、芝麻糊、楊枝甘露等等;小吃的餅類也是大部分是甜品,比如盲公餅、杏仁餅、老婆餅、月餅、炒米餅、西樵大餅等等,這只是廣府菜和廣府小食,還不包含潮汕菜和客家菜兩個派系,可見品種相當繁多的。
當然主菜也有個別是甜的,比如北方朋友一直很敏感的“番茄炒雞蛋“,但相對來說比較少,糖水杏仁餅盲公餅由此可見,廣東采基本上還是咸味菜為主,甜味食品主要是搭配和調胃口,它不像江浙菜把甜當主味,一般菜品都放糖,而且還放很多的糖,所以說廣東人吃東西都偏甜的是不對的,可以說更多是誤解!治堵人原創文章,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不同意見!。
3、廣東人對吃到底是什么概念?
廣東人的飲食習慣很講究:季節性的時蔬(即蔬果類),代表性的有,比如生炒油菜心,上湯菠菜,口味比較清淡,野味要夠正宗,訓養的不喜歡,食物要求原汁原味,喜配補品藥材煲靚湯,多數只放鹽調味,海鮮要求生猛新鮮,清蒸最好淋上豉油,白切要求新鮮嫩滑,骨帶血絲,喜叼豉油做佐料,燒味,要求顏色紅亮,皮脆肉嫩,有齒留余香的觀念,小炒要夠鐫氣,不老不嫩口感合到好處,不喜歡太辛辣刺激的口味,秋冬而濃,春夏而清淡!!這是本一人體會,
4、怎么看待廣東人喜歡打包吃剩食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