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關羽鎮守荊州時有諸葛亮作為謀臣,而后龐統意外喪命落鳳坡,諸葛亮率趙云等入川協助劉備,導致荊州只有主帥沒有謀臣,而關羽性格高傲,厚士卒而輕士大夫,手下其余守將及后勤主管都畏懼他,以致于關羽出征后沒人坐鎮,糜芳、傅士仁才敢造反,但凡有任何一個重量級的謀臣在,他們絕不敢輕易反叛,關羽也不至于后路被斷,輕易丟了荊州。
1、如果關羽不死,孫權用關羽換荊州,劉備會換嗎?
這種問題只存在一種可能,就是關羽被孫權生擒,荊州三郡還掌握在劉備手里。雖然這是不符合歷史的,但是拿出來討論一下也不乏一件趣事,話說關羽被生擒怎么可能實現呢?《三國演義》中有機會實現,那就是“單刀赴會”的時候。要不是關羽假借酒醉,以魯肅相威脅,恐怕就走不了了,要是魯肅一心求死,就為了抓關羽,那事情就能辦了。
劉備用荊州換關羽肯定是不可能的,倒是能吸引劉備的兵馬,要知道《隆中對》必備的條件是跨荊益二州,然后才是上將出荊州北伐。要是沒了荊州,那還如何進取?劉備早就對孫權一直索要荊州不滿了,孫權要是趁機扣下關羽,那劉備肯定忍不了,先和曹操那邊拖延住,再大軍進取東吳。于禁輾轉蜀漢和東吳魏國也沒怎么樣,話說,以關羽的性格,會同意被生擒嗎?。
2、如果換諸葛亮陪劉備入川,龐統同關羽守荊州,那蜀國結局會怎樣?
龐統是孫權的人員,原是周瑜的功曹,周瑜征益州之路死在巴丘,是龐統把周瑜尸體護送到柴桑的。劉備在周瑜死后成為征益州的總指揮時,龐統是代表魯肅到了劉備那里的,那時劉備只有劉琦的的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南郡南部是孫權,夏口也是孫權的,孫權為了奪取益州要魯肅聯合劉備繼續奪益州計劃,奪取益州給劉備。換來劉備的荊州,
龐統因為是魯肅的信認人,孫權用取得益州,換到劉備的荊州。才到劉備的那里,劉備是因有前嫌,不重用他,不過以從事守來耒陽令,他還沒有干好被免官,后又是魯肅再次要執行孫權計劃,才又說服諸葛亮,極力推薦。才得與和劉備商淡征益州軍事決策,為軍師中郎將,龐統當時周瑜征益州的功曹時。周瑜同他一起策劃了讓孫權扣留劉備殺劉備奪荊州陰謀,
劉備當然特別厭惡龐統。劉備也想得益州,可是自己去奪益州,周瑜會執行奪荊州。就會被孫權奪他的荊州,孫權去奪益州,又要所提防的北面的曹操奪取他江東,更不能離開。也更不希望劉備和自己打起來,所以就讓劉備帶兵去奪益州自己出軍,出力,出糧。魯肅把這計劃,讓龐統執行,劉備率領東吳數萬兵馬進入益州,去奪益州。孫權還把南郡江陵做為抵押給了關羽,
龐統碚城失敗,被亂箭射死。劉備才動用張飛,趙云,諸葛亮等自己的力量,只留關羽在江陵的守衛,孫權派去的人周瑜,龐統都折戟沉沙。劉備才有機會的,龐統是孫權的人物,是劉備被周瑜擠壓公安時才參與劉備制定,對劉璋行動計劃的人,他也和周瑜參與對劉備迫害,是一個魯肅為了兩家利益,把他們極力放到一起合作的。龐統把死周瑜送回老家,能力得東吳人認可,
魯肅要取執行取益州換荊州。也讓龐統帶江東軍隨劉備到四川,魯肅在繼續執行周瑜計劃,龐統在執魯肅的計劃,而劉備在完成孫權的要取益州換荊州的計劃,。劉備被龐統在戰略上始終指導和壓制劉備,劉備只能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沞兵鋒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打到涪城,龐統對劉備勝利而喝醉后敢大罵,劉備也才大怒到反臉“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不當宜,速起而出。
龐統就起身而退,龐統就自己率眾將去攻培城,卻被暗中飛箭射死。劉備也從荊州調來自己的隊伍,又聯合馬超,才拿下益州。孫權立馬收回長沙,零陵,桂陽,可見龐統是特殊計劃特殊行動執行人。劉備去奪益州時,開始是不愿意的,是被龐統說服而去的,開始劉備不是動用自己夲錢奪益州,是魯肅在充當聯絡人,龐統又是魯肅的聯絡人用東吳人馬。
所以才有孫權收回劉備的荊州派個官吏就能收回,劉備的荊州這么便義被孫權拿去事情其中復雜古人沒有說清罷了。做為孫權的全權代表,龐統第一次去劉備那里是周瑜行動陰謀計劃一部分,被劉備認破后耒陽縣都不要他干了,但為了去取益州,劉備卻對龐統言聽計從,無非是人家龐統有孫權作后盾,為了利益,仇人也變化成朋友,兩人都明白后都坦誠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