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幾個例子,像著名中醫大家朱丹溪、喻嘉言等,都曾是“半路中醫”,在挺大的年紀才深入鉆研中醫,也就是雖然中醫是一門深奧的學問,能夠很早開始學當然最好,但學無止境,且人在學習面前都是公平的,關鍵在于個人的決心和意志。在中醫普及率越來越高的今天,學習和運用中醫,什么時候都不晚。
1、46歲開始學中醫,是不是太晚了?
活到老,學到老,你想學習中醫,肯定的回答你不晚,只要你有足夠的毅力和恒心。★對中醫有濃厚的興趣,這門學科也不需要高深的文理科文化,中醫理論知識多數都是靠記憶的,★中醫是國粹,博大精深,中醫中藥和針灸揚名海內外,學有所成,學以致用,擁有強大的市場客戶群,目前中醫也屬于稀缺人才。★很多的中醫偏方治療大疾病,到那一刻,靠你自己所學給患者去除病痛,你會很有成就感的,
2、我今年40歲,想改行學習中醫,靠譜嗎?
四十歲學習中醫有什么不靠譜,我今年也是四十歲,正在學習中醫。行醫二十年,當年學習的是中西醫,哪個時間由于對中醫認識不到位,所以這些年來一直在從事西醫,這么多年也參加了很多中醫培訓班,但總感覺收效甚微,也看了很多中醫方面的書籍,看的最多的書是傷寒論,反復看重復看,做了很多筆記,把有些重點的還背了下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今年六月份開始接觸一個經方班,使我大腦廓然開朗,思路突然清晰起來,學習回來后就開始把中藥運用到臨床中,截止到現在運用中醫藥大概看了不到二百人,反饋過來的信息特別好,很多都是回頭客,并且出現病人帶病人現象,
3、我是遼寧沈陽人,我50歲了,想學中醫,該怎么學?
自學中醫,中醫自學,說說我的經驗吧。因為我就是一名中醫的自學者、研習者和愛好者,自學和研習中醫多年,一般的身體問題自己就能解決了,自己和家人受益良多。先說說和中醫的淵源,我頸椎不好,困擾了多年。加上生活在青島,喜歡喝啤酒,脾濕特別嚴重。在沒有自學中醫之前,身上經常渾身疼痛,頸椎就更不要說了,常常是剛拔罐的罐印還沒消除,就得又拔新的。
持續反復了很久,去查找西醫檢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查了個遍,也沒有查出什么問題,可自己的身體就是難受的不行,于是,就去找中醫看。去了正規的中醫院,又是號脈,又是藥劑,又是針灸,又是督灸,又是壓耳,折騰了半個月,花了好幾千,奶奶的,還是沒有解決問題,這個時候,真的是求醫無門,欲哭無淚啊補充一句:不是中醫不行,往往是我們沒有遇到能行的中醫醫師。
偶然的機會,碰到了我師傅——開推拿按摩館的,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試了一下,真讓我震驚了到了:手到病除。一次按摩下來,頸椎立馬舒服了,一次全身推拿,身體也舒服了。但是呢,好了傷疤忘了疼,身體好了,就繼續開始作了。過一陣,頸椎,身體又不舒服了,就又去找我師傅,就這樣,慢慢的也熟悉了。開始交流一些中醫的穴位和推拿知識,
這個時候,我醍醐灌頂:為什么不自己學習中醫呢?但是,中醫浩渺如煙,博大精深,從哪里入手呢?通過思考,我就直接從經絡和穴位開始學起。剛開始的時候,也特別頭大:409個穴位,看了都眼花,還好,這個時候,自己的哲學功底派上大用場了:邏輯、層次、規律、辯證法無論干什么,都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很快,12條經絡,奇經八脈,409個穴位,特別是每條經絡的大穴,很快就耳熟能詳,而且能夠準確找準穴位的準確位置,然后就開始在自己身上做試驗,太神奇了!果然是立竿見影。比如,自己的頸椎不好,配穴:后溪、肩貞、天宗、肩井、風池等穴,一輪按摩下來,立馬就舒服了,經絡弄明白了,就等于入門了。但是,越深入就體會到中醫的博大,
于是,自己買了中醫本科院校的全套教程,開始自學。因為有非常好的哲學功底,加上入門的經絡知識,所以,這些專業課本不但能看得懂,而且發現一通就會通一片,這種樂趣和成就感真的無以言表,后來,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中醫大學本科的成套網課,于是,跟著網課又開始二次研習,果然,聽老師講課,收獲更大了,完全又上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