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李世民上臺后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把全國分為10“道”,廣州屬于嶺南道,而且是嶺南道的政府駐地。在隋朝前期,廣州還叫“廣州”,當時隋文帝設置了廣州總管府,翻開古典史籍,發現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諱,還不止一次改名,它建于1894年,是廣東規模最大的嶺南祠堂式建筑。
廣州建城到現在有2200多年,留下了不少古建筑或歷史遺址,比如陳家祠、南越王墓、十香園等等。這些遺跡,本身就是一部活靈活現的教材,值得我們去參觀、深入了解,下面介紹三個廣州的歷史古跡。一、廣州民間工藝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就是我們日常稱呼的陳家祠、陳氏書院,它建于1894年,是廣東規模最大的嶺南祠堂式建筑。
它的最出名的便是建筑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木雕、灰塑、陶塑、磚雕等等,另外,館內常設《廣東傳統雕刻藝術》《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還有廣州織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廣繡等特展。喜歡看展覽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二、十香園十香園,現在的地址為清末著名畫家居廉、居巢兄弟的住所。為什么名叫“十香園”呢?因為園內遍植了十種香花,給畫家們寫生,故以“十香”為名,
館內常設置《十香園與居巢、居廉》專題展覽,能夠讓觀眾感受嶺南畫派的方方面面。比如圖中的微縮場景,再現了昔日園中煮茶潑墨的風雅時光,三、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主要展示墓中出土的文物。南越王墓出土的一萬余件文物中,以“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最為聞名,館中還有仿真互動區,也適合帶孩子過來體驗一把,與博物館親密接觸。
2、廣州在歷史上曾經改名為番州,這是為什么?
在我國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稱,大多因為漢字的避諱,翻開古典史籍,發現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諱,還不止一次改名。據《隋書·地理志》記載,為避隋煬帝楊廣之“廣”字,一下子就改掉幾十個城市之名,其中廣饒縣改東海,廣安縣改延安,廣都縣改雙流,廣化縣改河池,廣州改為番州,廣陵改為江都等,在隋朝前期,廣州還叫“廣州”,當時隋文帝設置了廣州總管府。
隋文帝在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為了避開隋煬帝楊廣名字里”廣”的名諱,改名為“番州”,當然那時候隋煬帝楊廣還沒登基,只是太子,隋煬帝楊廣登基3年后,即公元607年,干脆連“番州”也不叫了,改回南海郡,隸屬于揚州,下設15個縣。唐朝時“廣州”之名時用時棄,到唐朝建立后的幾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淵時期武德4年(公元621年)時,又廢除了南海郡,設置廣州,
到李世民上臺后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把全國分為10“道”,廣州屬于嶺南道,而且是嶺南道的政府駐地。到了唐玄宗時期,天寶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廣州”的名字被廢用了,又稱為南海郡,幾十年后,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肅宗在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又將南海郡改稱為“廣州”,轄下共13縣,總之在唐朝時期,“廣州”之名時用時棄,“南海郡”和“廣州”兩個名字多次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