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在山西”,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得說說孫權與曹操之間的政治博弈了,我們家鄉的歇后語內容非常豐富,現舉例如下,這個諺語說的是陜西,這是首陜西民歌,星光大道那個什么寶的唱過,頭枕洛陽,身臥當陽昔日關羽北伐襄樊勢如破竹,然由于孫吳的插足導致最終功敗垂成,不但丟了荊州三郡更丟了自己的性命。
1、說說你家鄉常用的歇后語、口頭禪有哪些?
我們家鄉的歇后語內容非常豐富,現舉例如下:渾身不帶富貴象,哪怕你穿件新衣裝。什么將軍打什么旗號,什么菩薩點什么香料,鮮花插在牛屎上。有錢不買河邊地,有志不娶生人妻,半夜吃黃瓜,不分頭尾。老和尚的木魚,生來就挨揍,老壽星的坐騎,四不象。光屁股打燈籠,自己獻丑,提著尺子遍街走,不量自己量別人。騎著母豬放響馬,看你的人馬刀槍,
2、說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在山西”,是怎么回事?
公元219年冬,關羽敗走麥城,后于臨沮被吳軍所擒,次年春慘遭殺害。《三國志》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一代名將關羽就此隕落,不過也由此開啟了他的“神話人生”。關羽死后,民間盛傳著這樣一句話:“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在山西”,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得說說孫權與曹操之間的政治博弈了,頭枕洛陽,身臥當陽昔日關羽北伐襄樊勢如破竹,然由于孫吳的插足導致最終功敗垂成,不但丟了荊州三郡更丟了自己的性命。
時孫權斬關羽首級送與曹操,然曹操拿到關羽首級后的做法卻大出孫權所料,曹操命人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將關羽之首厚葬于洛陽城南,這便是所謂的“頭枕洛陽”,見曹操如此行事,時孫權也不得不效仿,故將關羽身軀以侯禮葬于湖北當陽,是為“身臥當陽”。那么吳魏兩家究竟為何都選擇了厚葬關羽呢?一直以來許多朋友認為將關羽首級送與曹操是孫權甩鍋的一種手段,想將蜀漢對東吳的仇恨引向曹魏,而曹操厚葬關羽之首是因為識破了孫權的計謀,而孫權效仿厚葬則是為了減輕蜀漢對自己的仇視,
這個說法確有可取之處,然對于孫權送關羽首級與曹操的意圖我倒是不太認同,荊州是孫吳奪的,關羽是孫吳殺的,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就能轉移蜀漢對孫吳的仇恨?難道真把劉備當傻子不成?那么孫權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呢?個人認為這是孫權在向曹操表達自己的誠意,希望借關羽之首來向曹操表達自己與劉備徹底決裂,而望與曹操結盟一同伐蜀平分蜀地。
《三國志·周泰傳》記載過這樣一段話:“后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昔日孫權攻破關羽后便有進取西川之心,更拜愛將周泰為漢中太守,可見孫權之志。然伐蜀非憑東吳一己之力可成,故需聯曹伐蜀,而曹操為什么不答應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先前曹操在漢中敗于劉備,后關羽又北伐襄樊一路勢如破竹,曹魏可謂是元氣大傷,而在魏蜀相爭之際,東吳卻是坐收漁翁之利,不但沒有戰禍,反倒輕易拿下了蜀漢的荊州三郡,若曹操答應孫權一同伐蜀,即使蜀國真的滅了,恐怕更多是成全了孫權,倒不如自己也做回漁翁,看吳蜀相斗豈不更好?故曹操厚葬關羽,時孫權無奈也只得厚葬關羽以求緩和吳蜀關系,只不過夷陵之戰終究還是爆發了。
3、為什么安陽、商丘、鄭州、洛陽都在說自己是商都?這是怎么回事?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國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頻繁遷都,多因于河患和戰亂。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后五”,所謂“前”指的是從商的始祖契到成湯遷都于亳準備滅夏的這一時期,又稱“先商”時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國在這一時期共進行了八次遷都。所謂“后”就是從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到周人滅商這一時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這段時間共進行了五次遷都,
商朝建立后,又有過數次遷徙,即仲丁自亳(今河南商丘)遷于隞(今河南鄭州)、河亶甲自囂遷于相(今河南安陽內黃)、祖乙自相遷于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自耿遷于邢(今河南溫縣東)、祖乙自邢遷于庇(今山東菏澤)、南庚自庇遷于奄(今山東曲阜)、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南渡大河遷于亳(今河南商丘),盤庚十四年遷于殷(今河南安陽)。